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率領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協助來自弱勢社群的初中生建立正向人生觀。
- 北部都會區具極大潛力可發展成爲大灣區以至其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典範。
-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上任後曾發布網誌,透露環境及生態局將會努力為香港市民締造一個更全面、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
- 這不但可以美化城市空間,為市民帶來美好生活及安全的家園,更可以保護野生物種,維持濕地生態系統服務。
- 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率領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協助來自弱勢社群的初中生建立正向人生觀。
- 此外,我們將檢討毅進文憑課程資助計劃,以繼續為中六離校生和成年學員提供另一學習途徑,從而取得就業和進修所需的正式學歷。
- 政府會重整醫療體制,目標是由目前以治療爲主、以醫院爲中心的格局,轉向以預防爲重、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
- 政府會構建新體系,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香港競爭力️。
此外,施政報告中亦提及將「北部都會區」打造成未來策略發展據點,港鐵指將積極配合相關發展,全力推展北環綫項目以及洪水橋站工作。 政報告2025 港鐵表示歡迎施政報告持續推進鐵路網絡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將積極配合政府貫徹以鐵路作為公共交通系統骨幹的策略。 以下一文整理李家超施政報告發言重點及貼身政策,經濟、房屋、基建、打造智慧香港、民生福利等全看清。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撰文促請當局盡快訂立全面自然保育政策,並建議設立可持續發展辦公室,作出全面的空間規劃,把發展融入自然保育當中。 WWF舉例指,當局設計北部都會區須融入環保基建概念,將擬議濕地保育公園周邊地域發展成「智慧海綿城市」,用以減低氣候暖化對將來沿海地區所帶來的影響。
政報告: 積極應對氣候危機,建立綠色金融標準
他又指,會就選舉承諾和社會關心的議題提出具體措施,提升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動能,紓解民困,凝聚社會力量,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建立和諧、多元、充滿機遇和發展的社會。 林鄭月娥提及將會以國家為大局,積極推動《基本法》 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亦表示將會檢視以及激活現有法例,確保法律能夠保障到國家的安全。 立法會已完成審議的《2021年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打擊假新聞和網絡安全等等將會是下一步維護國家的重大工作。 政府就2022年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並會舉辦約30場諮詢會,聽取立法會議員、各界別代表、市民的意見和建議。
我和部分發言的參與人士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雙重保障下,香港迎來良好局面,是砥礪前行,重新出發,謀劃未來的時候。 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城市,大部分長者在家庭或政府支援下在社區生活和安老,約4%長者居於安老院。 政府會質量並重,改善安老服務,貫徹「居家安老爲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採取不同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及提升安老院質與量。 政府突破掣肘,創造供應,解決短期内公營房屋供應短缺的問題,同時穩定私營房屋供應,並從土地供應著手,在各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走在問題前面,建立一套穩定、能持續增加供應的長遠計劃。
政報告: 開發「北部大都會區」 力推23條 打擊假新聞!
我必須感謝中央政府一直以來對特區的堅定支持,在座各位立法會議員履職盡責,各法定機構專業配合和無數政府諮詢委員會出謀獻策。 政報告2025 我希望今天公布的2021年施政報告能得到立法會和巿民的認同和支持。 李家超與廣東省、廣州市和深圳市領導進行會議,希望加強深化粵港合作,並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及企業發展。 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帶領「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啟動「香港新市容」計劃,打擊香港清潔及地區黑點運動。
- 跨境鐵路方面,港鐵指期望能夠參與連接洪水橋至深圳前海的 「港深西部鐵路」項目,又表示在規劃及設計《鐵路發展策略 2014》擬議的洪水橋站時,會仔細考慮並配合車站與擬議新鐵路綫的連接,方便市民往來香港及深圳。
- 他又指,期望該鐵路的興建及設計可以加快上馬,爭取與北環線同期通車,以配合北部都會區整體發展,帶動經濟,同時亦可活化東、北葵涌,對當區帶來機遇。
- 從2019/20學年開始一次過把公營中小學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更是本屆政府對教師展示最大的誠意和支持。
- 我和部分發言的參與人士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雙重保障下,香港迎來良好局面,是砥礪前行,重新出發,謀劃未來的時候。
- 不過,實行一個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需要得到跨局部門的支持及協作。
- 因為大自然不僅為香港人提供放鬆身心的好去處,更提供一系列生態系統服務,我們平時食用的健康食材、潔淨水源,呼吸的清新空氣,都來自於大自然。
-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培育多元人才、提升文化基建、豐富文藝創意內容和推動文藝產業平台。
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必須更積極和進取「搶企業」、「搶人才」。 政府會構建新體系,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香港競爭力️。 今天我發表任內第五份施政報告,也是本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五年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儘管如此,我和我的團隊非常重視這份施政報告;我親自主持了40場線上線下的諮詢會、出席直播、走進校園,接觸了超過3,500名來自不同界別的市民。
政報告: 施政報告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更應擔當領導者角色並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 香港應建立可信和有效的綠色金融標準,吸納外資湧入,為香港帶來顯著經濟增益。 《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指,新一份施政報告將宣布發展3個鐵路項目和3條高速公路項目,除過去已經開始或表明會研究的「港深西部跨境鐵路」、「將軍澳綫延綫」、「沙田T4號主幹路」和「將藍隧道」外。 還有「北部高速公路」和連接元朗地區及九龍塘一帶的新鐵路項目。 「北部都會區」擁有邊境優勢,在產業規劃、土地使用、生態保育等,都可以與內地產生協同效應。 香港與內地在粵港、港深合作架構下已成立專班,探討融合方案,為「北部都會區」創造更大價值。
要長治久安,全港巿民應當更全面認識「一國兩制」、更忠誠維護國家安全,以國家發展為榮,以中國人身分為傲,努力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為學生提供多元靈活的進階路徑,豐富學生的學習機會,我們已完成學校課程檢討,並由本學年中四級起在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實施優化措施。 此外,我們將檢討毅進文憑課程資助計劃,以繼續為中六離校生和成年學員提供另一學習途徑,從而取得就業和進修所需的正式學歷。 在職業專才教育方面,我們會持續推廣應用學習為有價值的高中選修科目,發展更多元化且與時並進課程,實踐與理論並重,照顧學生不同興趣,並為他們的升學就業開拓更多出路。 他和管治團隊都很高興與市民一起為香港開新篇,誠邀大眾發表意見,幫助政府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 政報告2025 政府將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共同斥資設立3億元的基金,並且興建香港體育學院的新設施,希望能夠藉此為本港運動員帶來更多的資源,而藉此能夠提升運動員於比賽場上的表現。
政報告: 基建先行
除了綠色金融,當局在推行環保淨零碳城市時,還需要考慮對生物多樣性帶來的負面影響。 例如在建造離岸風力發電場前,香港應開展健全而具前瞻性的海洋空間規劃,確保不會破壞海洋生態,達至發展與保育共融。 香港的碳足跡遠超於本土以外,在全球共同對抗氣候危機的行動中,香港應該跟隨其他國家及地區的步伐,在挑戰中尋找新機遇。
政報告: 施政報告2022|李家超分享施政報告6大重點!成立特首政策組|好生活百科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表示,贊成政府興建連接元朗地區及九龍塘一帶的新鐵路項目。 他指出,如相關鐵路順利落成,由錦上路直達九龍塘車程只需約12分鐘,比現時屯馬綫需時32分鐘大幅縮短。 他又指,期望該鐵路的興建及設計可以加快上馬,爭取與北環線同期通車,以配合北部都會區整體發展,帶動經濟,同時亦可活化東、北葵涌,對當區帶來機遇。 對於強化香港的生物多樣性,本會認為首要工作是要定期發佈香港生物多樣性指標報告,掌握本地的狀況及趨勢,從而能夠防患於未然。 此外,強化海洋生物多樣性能夠帶來顯著的社會經濟裨益,包括戶外康樂、生態旅遊和漁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需要跟上國際標準,在2030前將海洋保護區擴大至本港水域的30%,量化積極保育策略。
政報告: 施政報告2022|WWF促設可持續發展辦公室 訂立全面自然保育政策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將會倍增至4000個名額,並於人才清單新增專業,並擴闊原有專業的領域,以其去吸納更多專才來港。 政府會透過「積金易」平台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亦落實為低收入的員工供強積金。 政報告2025 亦將會在未來研討市民如何將強積金能夠轉化為退休後的定期年金,以此能夠在退休後提供更加穩定的收人。
政報告: 基建政策:
不過,實行一個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需要得到跨局部門的支持及協作。 以政府重點發展的北部都會區為例,政府應該設立一個可持續發展辦公室,並透過積極及全面的自然保育策略,作出全面的空間規劃,把發展融入自然保育當中。 北部都會區具極大潛力可發展成爲大灣區以至其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典範。 但設計北部都會區時,一定要結合保育,融入環保基建概念,將擬議濕地保育公園周邊容許發展的地域締造成為「智慧海綿城市」,用以減低氣候暖化對將來沿海地區所帶來的影響。 這不但可以美化城市空間,為市民帶來美好生活及安全的家園,更可以保護野生物種,維持濕地生態系統服務。 跨境鐵路方面,港鐵指期望能夠參與連接洪水橋至深圳前海的 「港深西部鐵路」項目,又表示在規劃及設計《鐵路發展策略 2014》擬議的洪水橋站時,會仔細考慮並配合車站與擬議新鐵路綫的連接,方便市民往來香港及深圳。
政報告: 文化藝術交流
香港中西文化薈萃,是屆政府銳意推動文化發展,使香港成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培育多元人才、提升文化基建、豐富文藝創意內容和推動文藝產業平台。 為全速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政府會在今年内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四大發展方向制定重點政策。 特首李家超今日(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2022》,其在土地及房屋政策方面提出多項願景,而搶人才及引入外資著墨亦多。 下文整理李家超施政報告發言重點,經濟、房屋、基建、民生福利等全看清。
政報告: 增加房屋供應
聯合國報告中已警告現時面臨絕種的動植物物種達一百萬,香港作為全球貿易中心,亦應承擔起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責任。 政報告 除了加強打擊非法野生生物的力度,香港還是海鮮全球海鮮消耗第八的地區,港人對海鮮的選擇正在影響全球的漁業狀況。 為促進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香港應設立一套海鮮標籤系統,提高海鮮供應鏈的透明度,具體在預先包裝的海鮮產品上提供來源地、生產方法和物種學名,以助市民容易選擇環保海鮮。 香港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貌與現代的城市景觀融合,在全世界都難得一見,因此,我們更加需要維持及保護香港珍貴的自然環境。 因為大自然不僅為香港人提供放鬆身心的好去處,更提供一系列生態系統服務,我們平時食用的健康食材、潔淨水源,呼吸的清新空氣,都來自於大自然。
政報告: 施政報告懶人包|簡約公屋+搶人才+交通補貼 貼身重點一文全看清
港鐵主席歐陽伯權指出,集團作為世界級的低碳公共運輸營運商, 我會全力配合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本地及跨境鐵路項目以及相關土地發展計劃。 為帶動鐵路沿綫的周邊土地發展,會沿用「鐵路加物業」的發展模式為香港建設更多新社區。 除了提升生物多樣性,我們亦應為努力實現2030年「淨塑自然」的目標,訂立全面,創新和具法律效力的廢物管理系統,解決現有的「老、大、難」的環境衞生問題。
政報告: 全力應對疫情:絕不躺平
特區政府會充分利用「北部都會區」的邊境優勢,促進口岸地區的綜合發展。 新一屆政府將於10月19號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近日,特首亦展開多場公眾諮詢,力求凝聚社會力量,集思廣益。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希望新一屆政府能夠盡快採取一套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將保育融入到香港未來發展的藍圖,引領香港成為亞洲最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施政報告中提及未來將興建33萬個公屋單位,以及將過渡性房屋單位的供應量由15,000個增至20,000個,同時向合資格輪候公屋申請人提供有時限現金津貼。
另外,港鐵指會全力推進其他鐵路項目進展,包括東涌綫延綫、小蠔灣站以及屯門南延綫。 集團亦表示已應政府邀請,正展開東鐵綫科學園/白石角站的研究工作,配合政府完善創科生態圈的基建設施,促進香港的科技產業發展。 李家超表示,建成後的「北部都會區」,將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新興經濟和文化休閒於一體,以創新城市設計推動職住平衡和綠色生活,發展和保育並存。
政報告: 提升運動員表現
而其計劃同樣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旗下的策略之一,即公屋單位大多數都會落成於該類區域。 政報告 我們期望新一屆政府能夠履行承諾,盡快製定一套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並下定決心,達到正向自然 (Nature Positive) 政報告2025 的目標,於2030年之前提升香港的生物多樣性,同時讓市民有一個宜居安樂窩。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上任後曾發布網誌,透露環境及生態局將會努力為香港市民締造一個更全面、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 我們樂見局長將「締造宜居環境」放在工作重點,並更全面建設香港的生態文明,這與本會一直以來倡議的「全面自然保育政策」原則上相同。
政報告: 【居屋2023: 申請攻略】31/7起接受申請! 入息、資產、購買資格懶人包 (持續更新)
香港的濕地系統更守護著我們的城市免受極端天氣的破壞,提供天然的防洪措施並儲存二氧化碳。 施政報告提出興建三條鐵路,包括上屆政府提出的「港深西部鐵路」,另外今次新加入「中鐵綫」及「將軍澳綫南延綫」,港鐵 (00066) 認為擴展鐵路網絡有助提升社區的交通連接,便利市民出行。 在基礎教育方面,為更好照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絕大部分公營小學已實施小班教學;並於公營中小學改善教師與班級比例和增加非教學人手,讓教師專注教學。 從2019/20學年開始一次過把公營中小學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更是本屆政府對教師展示最大的誠意和支持。 我期盼教師團隊履行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的使命,並按社會發展和對人才的需求,裝備自己,在基礎教育上為學生打好學習的根基,包括語文及閱讀能力、創新思維和對科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