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址美新里3號華安樓,於1963年2月入伙,樓高七層,共有24伙住宅及地下五個舖位。 及至年中動用約2.5億元,購入約90%業權,收購所有住宅及兩個地舖,物業可望在未來二至三年着手重建。 中原地產高級資深營業董事,現主管西半山、中半山及西南區業務的李巍認為,西半山區因為早發展,舊樓較多,而隨著時代變遷,中環成為本港核心商業區,由於毗鄰中環,西半山既有繁華一面,又享半山幽靜舒適的環境。 再加上先天背山面海的地理優勢,所以重建價值甚高,不同發展商已看中這片黃金地段的價值,並默默地進行漫長的收購工程。 首批30伙折實平均呎價少於30,000元,入場單位賣價少於600萬元。 更重要是,項目可建樓面僅逾30,000平方呎,合共提供90伙,單位實用面積由181至468平方呎。
他指出,統計署預測香港人口到頂峰時,就是人工島建成可供入住的時候,而香港政府除了建議的人工島外,在香港其他地方還有其他土地供應。 海山樓重建2025 棕地(brownfield)是泛指一些已經發展而用作不同用途的土地,包括物流後勤用地、荒廢或已被破壞的農地、工場或回收場等。 香港政府在2013年提交立法會的文件強調,棕地並沒有一個「清晰統一」的定義。 香港置業獨家代理華利工業大廈項目,其位於的油塘四山街11號屬區內的新住宅區域,不僅毗鄰海景新樓曦臺,更與享鯉魚門景緻的海傲灣、 五礦頭炮項目蔚藍東岸咫尺之遙,除此之外,附近未來更有油塘灣綜合發展項目、長實住宅發展項目及越秀住宅發展項目。
海山樓重建: 市區舊樓重建價值高 大小財團以併購增土儲
由土發公司提出的重建項目例子如前身為上環街市的西港城、前身為得雲茶樓的新紀元廣場、前身為李節街戰前樓宇的李節花園、前身為舊灣仔街市的尚翹峰和壹環、前身為囍帖街的囍匯,以及前身為和昌大押旁舊樓的服務式住宅嘉薈軒等。 市區重建局日前向位於九龍城的重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試點項目之一、盛德街/馬頭涌道發展項目的業主發出收購建議,自住單位的七年樓呎價為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9,848港元。 有部分未補地價業主認為未達期望,但行政總監韋志成認為,收購價已適當反映在盛德街項目類似地區及與項目內單位面積相若的「七年樓呎價」,而其他開創的支援措施也盡量照顧業主的需要及充份反映合作社樓宇業權的特殊情況等。 民間對「市區重建」的概念大多不甚抗拒,認為是都市發展的必經階段,反對的聲音,主要是針對市建局規劃和行事手法有欠妥當。 該計劃需進一步微調,以預留相當於住宅總樓面面積約百分之五的空間用作福利設施。 而作為配合重建計劃的定安街安置屋邨已於2021年動工,預計2025/26年落成,屆時可提供約370個出租單位。
- 若獲准推行,將會是市建局2001年成立以來,最大規模、開支最龐大的一份業務綱領。
- 市建局將檢視具重整及重新規劃潛力的區內土地,並運用油旺研究建議的新規劃工具制定重建計劃。
- 當地政府2013年發表人口白皮書,預期當地人口到2030年將增長至690萬,建議透過填海、發展自然保留用地和增加發展密度等增加土地供應,預計可以提供約70萬個住宅單位。
- 市建局本末倒置的服務表現,實質上源自於他們作為公營機構,卻又需要「自負盈虧」——儘管這是市建局「與生俱來」的架構,但亦不應見利忘義,將利潤凌駕於本身的職責。
-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 當中兼善里/福華街項目將覆蓋兼善里、福榮街及青山道等約90個街號,地盤面積約7.9萬方呎,可建總樓面約59.2萬方呎,預計可提供1000個單位。
- 填海在香港並不是新鮮事情,而香港社會對填海帶來的爭議也不陌生。
但新加坡的填海工程並非一帆風順,馬來西亞、柬埔寨和和印尼先後停止向新加坡出售填海用的砂石。 其中柬埔寨去年宣佈停止向新加坡出售砂石時,柬埔寨官員指從當地河牀挖掘沙石時對當地環境造成長久破壞,因此決定全面永久停止出口砂石。 海山樓重建2025 隨著香港的環境保護意識抬頭,填海開始成為香港社會內具爭議的一個爭題。 香港主權移交前,當時的立法局通過《保護海港條例》,限制在分隔九龍和香港島的維多利亞港填海。 香港政府建議建造多個人工島(圖中粉紅色範圍),並用多個新的道路和鐵路網絡(紫色和藍色線所示)把它與香港其他地方連接起來。 隨着香港疫情緩和,多個利好經濟因素出現,推動樓價穩步上升,繼而帶動整個樓市氣氛炙熱,資金四處尋覓著值得投資的「磚頭」項目,爭取奪得通關前的頭…
海山樓重建: 項目詳情
而上林標準戶型建築面績多數都在1000方呎以上,頂層特色戶型的面積最大達到4000方呎,上林是不少喜歡住在市區以外的高收入人士居住地。 上林的層數只是層數名稱,因為中途隔了很多層數,把最高的53樓命名為第69層,如此類推,而上林居住層數則有44層。 海山樓重建2025 海山樓重建2025 八文樓又稱文華新村,位於佐敦渡船角,樓齡已有約60年,8幢樓均以「文」字起首命名,故稱「八文樓」。 該大廈環境密集,因地積比率已高達約17.6倍,未計及劏房已有3200多個單位,若重建受影響居民不少。 新加坡1965年獨立至今透過填海,成功令國家土地面積增加20%。
2022年1月26日,此邨皇頤樓一名已收樓、但尚未入伙的準住戶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 因此,於同月19-25日間曾進出該樓宇的其他準住戶,需要依循《強制檢測公告》的規定進行病毒檢測。 2021年2月23日早上11時37分,警方接報指,皇后山一公屋地盤,一名39歲姓洪男子從高處墮下重傷,他昏迷不醒。 警方經初步調查,懷疑事主於上址一單位工作期間失足墮至平台,事件列工業意外。 有地盤工人表示,死者為鋁窗工人,事發時男事主正坐吊船在外牆塗玻璃膠,未有綁上安全帶,在3樓墮下,當時吊船操作正常。
海山樓重建: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開審 國安法生效後最大規模檢控備受爭議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海山樓重建 海山樓重建2025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2016年開始,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兩區改為歸入灣仔區,亦即差不多整個大坑,包括勵德邨及上林等亦納入灣仔區範圍。
海山樓重建: 申請人料為新世界 持有80%業權
有住戶直斥房屋署和物業服務經理早已知悉問題,惟未有跟進,罔顧居民安危。 房屋署指,該邨的物業服務辦事處周一接獲1宗報告,投訴該扶手電梯對上的玻璃簷篷滲水,職員檢查後發現排水喉淤塞致未能及時排走雨水,暫停扶手梯運作及圍封該位置。 辦事處翌日再派員詳細檢查,發現有硬物阻塞排水喉,喉管疏通後,排水功能已即時回復正常。 本來,房屋署早前宣布重建舊蘇屋邨後,一直有意見認為應將該地皮改建私人樓宇,以地盡其用(因為舊蘇屋邨的估值超過300億元,同時亦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處大型的住宅用地)。 不過,隨著金融海嘯衝擊,將公屋地皮轉為私樓的壓力降低,因應公屋需求未來將會增加,房署決定把蘇屋邨地皮重建公屋。
海山樓重建: 重建必須照顧居民需要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海山樓重建: 屯門
其中旭龢道1A號原業主姓龍,早於1960年以27萬元買入上址,以新成交價6.5億元計,持貨62年帳面大幅升值逾2,406倍或逾6.497億元。 政府預告研究荃灣區及深水埗地區重建,陳穎彤指過往有即將重建地區,業主會以有重建賠償為理由向租戶加租。 政府消息人士指,油旺規劃研究報告提出的轉移地積比等規劃手段,當局料於下年公布新指引,其後會開始改劃工作。 周女士居於八文樓一帶數十年,她認為「收購梗係好啦,重建咗靚啲吖嘛」,但亦指出,會不捨得多年一起晨運的相熟鄰居,不過搬遷後亦可再聯絡,及認識新街坊,相信問題不大。
海山樓重建: 樓宇詳情
煥然壹居共提供約 484 個單位,當中 7 成約 338 伙劃作「港人首置上車盤」,以市價 8 折銷售;煥然懿居提供約 493 伙,當 450 伙以上車盤銷售,定價為市價 62 折。 以大角咀為例,社區本來是龍蛇混雜的舊區,治安和衛生情況令人反感。 市建局自 2000 年起,便大舉收購大角咀舊樓,將這個地理位置優越的舊區,重新定位為綜合商住區。 現今區內港鐵奧運站周邊被甲級商廈佔據,豪宅林立,吸引區外中產人士進駐。 房協大部分現存的出租屋邨都在60至70年代興建,經過歲月洗禮,大多已日漸老化,因而有復修的需要。 我們的策略是以雙軌模式,透過復修及重建改善這些舊邨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