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和諧三型大廈位於藍田廣田邨廣靖樓 , 1992年11月落成 , 亦是全港首座和諧式大廈 。 而最後一座和諧三型大廈為石籬邨石欣樓;該大廈原本高20層,但因應同邨1-3及8-9座重建戶「原區安置」的訴求,故此在興建時增加樓層至31層,是同類樓宇中最高的其中一座,其它達31層高的和諧三型為紅磡邨紅暉樓及慈樂邨第三期。 後來更加入自然通風及自然採光等元素於大廈建築設計當中,再演變成今日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及構件式單位公屋/居屋設計藍本,但交樓標準與新和諧一型大致類同。 三人單位 公用設施方面,大樓內共設2道緊急走火樓梯和6部升降機,而升降機分為高、中、低層三組(每組兩部)。
基於上述原因,房屋署恕難預測各申請者須等候多久才可獲配公屋單位。 要注意的是,獲計劃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入住該單位3年內不可調遷,期間亦沒有綠表資格,若申請居屋僅能以白表申請,亦須交還公屋單位。 房委會於2018年共推出1,300個單位,收到超過58,300宗申請,超額申請逾43倍。 再者,早期和諧式公屋為住戶提供鐵閘,但和諧式公屋鐵閘的設計容易讓人從屋外伸手入屋內開啟鐵閘,曾發生不少爆竊案,即使後來作出設計改良後仍然非常容易讓人從屋外伸手入屋內開啟鐵閘;居民於是在鐵閘加裝設施,以提高防盜效能。 因此,房署斥資1500萬改善全港和諧式公屋鐵閘,在鐵閘的下半部加裝金屬條將空隙收窄,或在近大閘門鎖位置加裝金屬片遮蓋閘鎖,以防有人可從罅隙伸手扭開門鎖[39]。 另外,房委會建築小組於2003年6月通過,今後新建的公屋不再為每戶安裝鐵閘,任由居民按規定加設鐵閘[40],直至2006年石硤尾邨重建第一期開始才重新提供趟閘。
三人單位: 和諧一型
注意,申請表會附以一份「僱員薪金證明書」,讓申請人委託僱主填寫,以證明申請人的入息,但如果申請人未能向房委會提供,則可提供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的糧單,或入息證明副本、稅單副本代替。 三人單位2025 若申請人為非固定月薪,入息則以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共6個月的月均入息計算,可扣減法定強積金供款,但同樣要加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的年終花紅及雙薪,再除以12個月的平均數。 三人單位 若申請人為固定月薪,計算方法則為2022年2月28日扣稅前的底薪,加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2月28的佣金或津貼,扣減強積金供款,再加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的年終花紅、雙糧總和再除12個月。
千居在以下文章,綜合了一人公屋單位的申請資格和注意事項,供有意申請的你參考。 鄭功進表示,上述夜間違停地方,位於中市的西區永成街與民興街167巷口,這是舊市區,許多地方停車空間嚴重不足,尤其東南區近年新式大樓不斷興建,導致人口密度提升,有些民眾只能尋找未劃設紅線區域停車,市府應該盡快釐清不可停車的區域,將標線劃清楚,不要讓民眾無所適從。 在《公屋富戶政策》下,如月入超出家庭人數入息限額 3- 5 倍,須交雙倍租金;若月入超出限額 5 三人單位 倍,須交還公屋單位。 以 2020 年的租金調整為例,則根據 三人單位2025 2017 年(稱「第一期」)及 2019 年(稱「第二期」)兩年分別錄得的收入指數,計算兩者變動,因而調整公屋租金,如此類推。 第二代和諧式大廈有:金坪邨、秀茂坪邨秀康樓及秀樂樓、翠屏南邨翠杭樓、翠杏樓及翠榮樓、明德邨、坪麗苑、煜明苑、顯明苑及東霖苑等。 設計師為了讓廚房更加實用, 設計師做了L型料理枱,用色上就用白色配米黃色,亮色系的配搭使空間感不會顯得壓迫。
三人單位: 單位換算
值得一提,2001年落成的秀茂坪邨秀暉樓屬單方向設計大廈,它採用了此款大廈的單位設計,但單位不設露台,窗戶形式、去水渠位置等亦仿照第三代設計,為全港唯一有此設計的大廈。 由於單位的廚廁門全部面向起居室,故此單位並不實用,甫推出便劣評如潮,驅使房屋署着手設計新型的附翼大廈,成為後來的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 由於層數較和諧一型少,令1A型大廈減少二至三部升降機,且升降機服務不到樓宇頂層,原本規劃作升降機的位置則改為垃圾房及電錶房(採用第三代設計的白田邨潤田樓除外[註 三人單位2025 4]),再將原本劃作垃圾房及電錶房的位置騰出改作住宅單位用途。 故此,和諧1A型的單位總數較少,但單位間格靈活性與第二及三代和諧一型大廈相若,而且兩座大廈可選擇於1B單位的翼尾位置相連,相較只能於2B單位相連的和諧一型更有彈性[15]。 而隨著啟德機場於1998年關閉,相關高度限制範圍亦已更改,加上近年已經採用非標準設計,此等樓宇亦不再興建,最後一座落成的和諧1A型大廈為白田邨潤田樓,於1997年落成竣工,並為唯一一座採用第三代設計的和諧1A型大廈。
20.13平房米即200呎到,話係for2P/3P,係真唔係真? 我小朋友細個就話可以同我瞓啫,大d點會同阿媽同一張床,雖然我係佢阿媽但男女有別嘛,房署配屋時真係唔會為你諗咁多長遠問題。 位於馬頭角的「冠山苑」,屬於單幢項目共有495個單位,單位面積介乎281至447間,初步建議售價為188萬至364萬元,平均呎價7,680元。 不論是私樓或公屋租戶,當經濟收入提升,或會有置業打算,公屋租戶可以申請政府提供的自置居所計劃,亦可上千居物色各區私樓筍盤,總有一個啱心水。 設計師為了讓廚房更加實用, 設計師做了L型料理枱,物料上使用淺灰色木材。
三人單位: 使用條款及免責聲明
窗戶方面,客廳及睡房窗採用了同一高度的設計,而和諧一型一人單位的廚房窗則縮得比前兩代更小。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於1995年發表,為基於第一代和諧附翼大廈改良而成的新設計,主要改動是與相連的和諧式大廈共用屋宇設備[27]、加設警報系統,並接駁至主大廈之警衛室[28]以及面積由17平方米增至22平方米,從而將每座大廈的標準高度由15層增至為21層[28]。 因應2人家庭反映1-2人單位面積過窄,故此新和諧附翼大廈除了改良原有的1-2人單位設計的廚廁使其更實用外,亦設計了一款全新的2人單位,面積約20平方米,專供2人小家庭入住。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型從未曾出現過;第二型為採用2人單位的L字形大廈設計,每層設8個單位;第三型為採用1-2人單位的長型設計,可選擇每層設7個或9個單位;第四型為改用1-2人單位的第二型設計;建築師可按地盤限制及項目對不同大小單位的需求,從而選擇興建附翼的款式。 三人單位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於1998年至2002年期間落成,而所有新和諧附翼一至四型大廈均採用了第三代設計並不設露台。
- 在此之後,取代新和諧式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不再限制必須設置雙數數目的升降機,令一座大廈設單數數量升降機的設計、設置同時服務中層及高層的升降機,甚至分設兩個升降機大堂以服務不同樓層的安排變得更常見,藉以降低建築成本及提升大廈設計彈性,從而提供更多單位。
- 直至 1984 年,政府改變房屋政策,單身人士亦獲得申請公屋的資格,房委會亦開始將新建的公屋改良成一人單位。
- 由於此類大廈主要照顧長者及輪椅人士而需要更高而嚴格的建築要求,其引伸出的獨特設計導致建築成本極高,因此往後房屋署已不再興建獨立的小型單位大廈,改為在非標準設計大廈設置更多小型單位,而全座均為小型單位的非標準設計大廈目前只有油麗邨信麗樓及蝶翠苑兩座大廈。
- 最終現時以通用設計的方式,令長者可以居於獨立廚廁單位,減少居民間的爭執及減低運作成本。
- 涵蓋的資產類別包括土地、房產、車輛、的士及小巴牌、經營公司的資產淨值、投資項目,以及存款及現金。
本次推出公屋裝修設計優惠套餐,希望讓準業主的你用優惠合理的價錢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和設計。 計劃3:把石籬邨九期的和諧3A型石欣樓在走廊中部的3B單位,分拆作1個1/2P單位及1個1睡房單位。 三人單位2025 三人單位 全港首座附翼大廈為大窩口邨富賢樓附翼,於1993年10月落成[25];最後兩座為碩門邨健碩及美碩樓附翼,於2009年3月落成[26]。 和諧式單位主要分為單身人士或二人單位(1P/2P)、2/3人單位(2P/3P)、一睡房單位(1B)、兩睡房單位(2B)及三睡房單位(3B),如下表所示。
三人單位: 公屋一人單位面積: 興建、重建、待建或建議中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因政府在疫情下徵用公屋單位作社區隔離設施,以致有關公屋單位編配未能反映在本年的數字內,疫情嚴峻亦影響了公屋編配進度。 《房屋條例》亦訂明,視乎第一和第二期間收入指數的變動,公屋租金可加可減;加租時設有 10% 的「封頂」安排,減租則不設下限。 一文掌握公屋租金調整機制,學懂公屋幾時加租減租,比較各區公屋租金表,參考新落成公屋單位租金估算,了解「租金援助計劃」的申請資格,以及《公屋富戶政策》下的交雙倍租安排。 除錦泰苑及愉翠苑的早期設計方案(唯最後改用單向設計康和式大廈)外,此類型大廈僅出現於出租公屋項目內使用。 一人單位可以分為兩款,一是透過「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另一種是「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兩款計劃的申請資格都不同。
三人單位: 輪候時間長
1995年前落成的大廈於大廈每翼的頂部均設有「抽象化」的鳥翼形石屎裝飾,於1995年左右開始落成的大廈則因為降低建築成本以及開始採用1992年改良版本而取消該裝飾,至於大廈入口及樓梯上方的裝飾及通花磚牆則獲保留至1996年左右。 另外,第一代和諧一型於頂樓上方的天面較高,第二代及第三代則略為縮減了高度。 在1999年以後落成的和諧一型大廈,高層天台水缸的設計由升降機機房上方,調至機房四側。 房委會為進一步滿足社會上對小型單位不斷上升的需求及改善舊有附翼大廈的設計,藉此款大廈大量增加二及三人單位的興建數目。
三人單位: 設計演變
最後一座和諧三型大廈為石籬邨石欣樓,該大廈原本高20層,但因應同邨1-3及8-9座重建戶「原區安置」的訴求,故此在興建時更改設計增加樓層至31層,是和諧三型樓宇中最高的其中一座,其它達31層高的和諧三型為紅磡邨紅暉樓及慈樂邨第三期。 和諧1A型大廈是以和諧一型為藍本而衍生出來的矮化版本,層數約為14至25層,大廈樓宇頂部及樓梯改用和諧三型的設計。 此設計主要應用於興建在受機場附帶建築物高度限制的地盤(僅九龍),例如當年位於啟德機場航道以下,每幢大廈只有13層高的麗安邨、14層的白田邨潤田樓、20層的高俊苑及達23層高的樂富邨。 三人單位 和諧式大廈的特點在於採用高度統一的設計,預製組件佔很高比例,包括使用預製樓梯、預製乾牆、預製廚房工作檯、預製外牆面板,以至半預製樓板,大大加快興建過程及減低成本,興建過程如工人把預製組件吊上樓層,再移動至預定位置安裝。 計劃主要為長者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津貼維修自住樓宇的費用,改善樓宇失修的情況,並加強長者居所的安全。
三人單位: 和諧三型
係數抵消也可以用於任何數學方程式,檢查左方的因次單位是否與右方的一樣。 三人單位 兩方有相同的單位,不代表方程式完全正確,但兩方有不同的單位(以基本單位表示),則表示方程式有錯誤。 在以上算式中抵消所有同時出現於分子和分母的因次單位後,10 ppmv的NOx濃度等於24.63 克每小時的流量。
三人單位: 小型單位大廈(和諧式單位/新和諧式單位設計)
而隨着啟德機場於1998年關閉,相關高度限制範圍亦已更改,加上近年已經採用非標準設計,此等樓宇亦不再興建,最後一座落成的和諧1A型大廈為白田邨潤田樓,於1997年落成竣工,並為唯一一座採用第三代設計的和諧1A型大廈。 值得一提,和諧式本以每人享有更多空間作設計理念(每人約10-11平方米),故此和諧式單位整體面積較其它款式的同類型單位更大,尤其是廚房面積。 2017年前,2B型單位屬4-5人單位,而3B型單位則為5-7人單位。 和諧式住宅單位內部採用標準組件式設計,統一家庭單位中廚房、廁所、客飯廳及首個房間的面積,且採用無間隔設計,但單位內已在建議自行間隔房間的地方預設窗戶,住戶可因應需要自行間隔房間。 三人單位 此款設計僅可見於富昌邨富悦樓、石籬邨九期、長宏邨一期、鯉魚門邨一期、牛頭角上邨一期、葵盛東邨盛和樓及愛東邨愛寶樓。 此外,於新和諧一型大廈裏,亦引進了退台式設計,但僅屬美田邨及葵涌邨之特別設計,直至非標準設計大廈取代此款設計後,才獲得廣泛採用。
三人單位: 公屋一人單位面積: 什麽是「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單方向設計大廈是為了解決噪音問題而設計,面向噪音源頭一方不設單位,只設走廊、樓梯及升降機大堂。 單方向設計大廈沒有固定的設計,會根據地盤的大小而決定,單位大多數仍是標準和諧式設計;但可因應樓宇設計而作出少量修改,例如梨木樹邨葵樹樓的特別設計小型單位[31]。 第一座和諧三型大廈位於藍田廣田邨廣靖樓 , 三人單位 於1992年11月落成 , 亦是全港首座和諧式大廈。
三人單位: 申請資格
和諧式大廈(英語:Harmony Block[1],簡稱「HR」)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重要的設計,於1987年開始起草,1989年正式發表,在1992年至2009年間所落成的香港公共屋邨大廈及居者有其屋計劃大廈中廣泛採用。 而且由於政府希望達成公共房屋政策目標,讓輪候公屋申請人能夠於 3 年內獲派單位,所以必須縮小每個單位,以便興建更多數量的單位。 此外,於新和諧一型大廈裡,亦引進了退台式設計,但僅屬美田邨及葵涌邨之特別設計,直至非標準設計大廈取代此款設計後,才獲得廣泛採用。 由於輪候各申請地區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有異,區內公屋供應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區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也會有所差異。 申請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慮其公屋申請地區;惟選擇輪候市區(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公屋單位會受以下注意事項第3點所述的限制。 另由於配房的先後次序須視乎申請者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分數而定,而此分數亦與申請者成功登記輪候公屋時的年齡有關;故若於某一時段內有較多較年長的申請者到達編配階段,可導致某月份某區的已接受配房最低分數較上月不降反升。
然而,審計署曾經在調查報告中指出,房委會沒有善用土地以獲得最多的實用面積[4],而此等問題亦在新和諧一型大廈出現(例如上水清河邨所在用地准許地積比為7倍,但最後僅使用了約4倍)。 三人單位2025 第一代和諧式大廈的供水、排污及座廁通風喉設於單位露台內[3],沿用了以往由房委會興建的公營房屋大廈將有關喉管置於室內的作風。 因為輪候公屋期間,申請人只可申請一次「綠表資格證明書」,證明書的有效期為一年,證明書有效期間,輪候公屋將被暫停,直至證明書逾期才恢復,而且房署辦理文書需時,是否趕得及居屋申請截止,亦是未知之數,故太遲申請證明書,有可能得不償失。 不同於一般私樓,由於購買居屋有政府作為擔保,故按揭申請亦較容易,綠表申請人更可獲最高95%的按揭成數;白表申請人最高則獲90%的按揭成數,而且不用購買按揭保險,但還款年期最長僅25年,同時只有P按選擇,年利率最高為P減0.5厘。 若申請表內有核心家庭成員,即夫妻、父母、祖父母,是年滿60歲的長者,就符合「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可提升揀樓次序。 不過要留意,孫兒若把祖父母加入此計劃,大前提是該孫兒的父母均已離世。
第三代和諧式大廈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包括有:天慈邨、興華(一)邨、天恆邨(唯一一個不提供一人單位的第三代後期版本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田灣邨、尚德邨、天麗苑、曉麗苑、錦豐苑(集齊前後期和諧一型的屋苑)、廣明苑、雅寧苑等。 從1998年1月落成的尚德邨及廣明苑開始,位於大廈地下的屋宇裝備房(包括變壓器房等)改用不銹鋼門;至於最後一批在屋宇裝備房採用鐵門的同類大廈,均位於田灣邨,原訂於1997年竣工,但最後延至1998年3月才竣工。 一些想加快獲配公屋的家庭,可以自願參加特快公屋編排計劃,房委會會從中抽籤,讓中籤的申請人提早獲配公屋,但是必須要注意,計劃所提供能提早上樓的單位,必然存在一定的負面因素和瑕疵,例如凶宅。 如果選擇參加計劃後,成功獲分配公屋,住戶於 3 年內不可搬遷,期間亦不能以綠表申請居屋。 政府為長者以外的一人單位申請者,設定每年的租住配額,並且根據申請年份和年齡,設有計分制度,優先分配公屋予年長人士。
三人單位: 第一代(1989年版)
另外,小型單位大廈多設有兩個獨立電梯大堂,分別供低層長者住屋及高層獨立單位住戶使用,當中石蔭邨勇石樓更設有四個獨立電梯大堂,令兩批住戶各有兩個電梯大堂可供使用。 由於此類大廈主要照顧長者及輪椅人士而需要更高而嚴格的建築要求,其引伸出的獨特設計導致建築成本極高,因此往後房屋署已不再興建獨立的小型單位大廈,改為在非標準設計大廈設置更多小型單位,而全座均為小型單位的非標準設計大廈目前只有油麗邨信麗樓及蝶翠苑兩座大廈。 附翼大廈是與和諧式大廈相連的小型樓宇[21],至今已有和諧附翼大廈一至三型及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五型[22]。
三人單位: 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
和諧二型大廈的電梯大堂延續了Y3型的中空設計,電梯大堂圍繞升降機槽而建,升降機位置與Y1及Y2型大廈相似,上方的樓層可以從中間的三角形天井看到下方的大堂,亦令大堂非常通風。 而第二代和諧一型大廈的1P型單位與第一代相似;三睡房單位方面,第二代的仍保留第一代的浴廁分離的設計,部份屋邨/屋苑(如:金坪邨及坪麗苑)已經開始取消在浴室內浴缸設計,改為採用屏風式企缸設計。 和諧式大廈的特點在於採用高度統一的設計,預製組件佔很高比例,包括使用預製樓梯、預製乾牆、預製廚房工作枱、預製外牆面板,以至半預製樓板,大大加快興建過程及減低成本,興建過程如工人把預製組件吊上樓層,再移動至預定位置安裝。 由於公屋一人單位面積過小,經常批評政府規劃不妥,把一些不規則形狀、面積細小的地盤批給房委會興建公屋,導致難以採用標準大廈設計。 直至 1984 年,政府改變房屋政策,單身人士亦獲得申請公屋的資格,房委會亦開始將新建的公屋改良成一人單位。
如果像平時那樣把樓梯櫃的梯級設計成頂揭門板,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做成側開的掩門櫃的話,從頂放到入底部的東西就會很難拿出來,每次都要翻開頂頭東西,才能拿到底部的東西。 「我的政府一站通」的「簡易登入」功能讓你在進行帳戶連接後,可於「我的政府一站通」直接進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當中興華(一)邨、葵盛東邨及尚德邨等部份第三代和諧式大廈底部開始設有厚板轉換層結構(英語:Transfer Plate)的設計,下方則設有商場/停車場基座,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三人單位 三人單位 雖然政府承諾公屋的輪候時間約為 3 年,但是實際上的輪候時間亦需要超過 5 年,才能成功上樓。 至於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輪候時間就更加長,可能要用上 30 三人單位2025 三人單位 年,才能達到分配單位的分數資格。 居於新大廈類別的非長者租援計劃受助人,如在連續四年接受租金援助後仍需援助,須在有合適單位(註三)時遷至同區租金較廉宜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