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清朝滅亡後,也只有旗人和少數人穿用袍子,當時的人們雖然不經常穿着它,但對長衫、「袍子」這一男性服飾的概念卻也不陌生。 香港旗袍校服2025 她們希望通過穿着旗袍去反對「婦女被繁瑣服裝束縛,成為男人欣賞中的裝飾物」的形象,更想在「稱呼」上直接取得和男性一樣使用「袍子」權力。 上海女學生是現代旗袍最早的主要使用者,有上海女校以旗袍為校服[11]。
- 林松坡说,校服加价幅度每年不会超过通胀。
- 如遇到特殊情況(店主外出代購),店主會與親們約定發貨的時間。
- 其他的学校,通常是恤衫加上无袖无领连身裙,还会像男学生一样系上领带,但是也有系上蝴蝶结的。
- 在旗袍風行之前,無論是漢族的清漢女裝還是滿族的旗裝,均有和上裝相配的裙子、或者長褲,來將腿部遮蓋。
- 另外式樣也有所改變:開衩減少為左右兩個甚至不開衩(稱作「一裹圓」),不系腰帶。
除高考外,旗袍送考的習俗亦蔓延至中考[55][56][57]。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因為共產黨提倡勤儉樸素,旗袍代表着資產階級,這些都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嚴厲消滅。 1950年代至60年代,隨着政府遷臺的大量外省軍民帶來了第三次的旗袍風潮。
香港旗袍校服: 港式「旗袍」校服風靡穗中學
真光希望将学生培养成淑女,创校之初曾提倡“语禁高声,喜禁大笑,行禁阔步”的校风。 然而作为校服还是以直身为主,领口较以前低,开叉及膝。 香港旗袍校服2025 短袖的“小盖袖”不用垫肩也有倒三角的效果。
隨著時代的不同需要,香港真光中學不斷增設和更新學習設施。 香港旗袍校服 香港旗袍校服2025 香港旗袍校服2025 全校課室設有空調、電腦、超短投雷射光源投影機、無線上網和Apple TV,滿足學與教活動的種種需要,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清兵入關後,推行剃髮易服,從此滿式服飾成為漢族成年男性服裝主流,旗式袍服也由此成為中上層階級男子的日常衣著和基層的禮服。
香港旗袍校服: 香港校服演變史 拆解最受歡迎旗袍、水手服起源
戰後公私營學校和學童數量大幅上升,學校需要通過校服來分辨自己的學生,令校服逐漸在社會中普及。 有些學校因時代變遷,校服款式亦跟着轉變,但亦有學校維持不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的女學生,仍以盛行於三十年代的大襟裝作校服,即上身襖衫, 下身長褲,校長吳偉文在接受訪問時說,學生皆因獨特校服而自豪。 在香港的中學,只有救恩書院[4]、皇仁書院、聖芳濟書院、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聖類斯中學及荃灣聖芳濟中學、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容許學生在所有上課日子中穿著不限單色的運動鞋。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校服的剪裁跟普遍學校一樣都是百褶連身裙,而當中的獨特之處則是校服的用色。 孫方中書院使用了女生最愛的湖水綠色為校裙主色,湖水綠配白色簡單不誇張,更令校服充滿夏日活力感。
日常上課,男學生必須穿着整齊的恤衫、領帶、西褲及西裝外套,女生則多穿恤衫、打領帶以及半截裙。 西裝外套上繡有代表學院的校徽,更精緻一點的校服更會配鑲邊外套,這也是現今流行「學院風」的由來。 作為曾經的日本殖民地,台灣的校服風格遊於軍國時期的日本風與民國時期的中國風之間——單調、直接、一式一樣,代表權威對學生的控制。 自台灣戒嚴時期起,學生不穿規範校服上課會被重罰甚至體罰。 高中學生更需要換上卡其色的軍訓服上課,胸前口袋繡有校名、學生名字和編號,方便老師和教官認人,嚴密監控紀律。
香港旗袍校服: 旗袍
長堤真光中學正逐步換裝,也是延續百年真光的傳統。 香港旗袍校服 瑪利諾修院學校是一憧西歐古堡式結構的建築物,黃磚紅瓦的建築,非常宏偉壯觀。 除了校舍充滿古典風格外,他們的校裙亦是一大特色。
- 今天仍有16間中學將旗袍作校服,大多數是傳承百年的學校,而當中的聖保羅男女中學更是香港第一間規定學生要著校服返學的學校,不過當年即1918年的第一套校服是兩件頭設計,下身配穿長裙或褲。
- 其中,领口的设计主要分为方领、圆领、反圆领、裇衫领,而裙子则是分为普通A字裙、百褶裙、四褶裙、苏格兰格仔裙等。
- 在香港,由于学校类型众多,校服的风格也各不相同。
- 这些旗袍校服传承百年不变,可谓是香港重要的文化遗产。
- 除了校舍充滿古典風格外,他們的校裙亦是一大特色。
- 而下身為深藍淨色半身裙,令整套校服非常日系。
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加上西方文化衝擊,華人流行服飾從馬褂轉變為長衫,成為學生的「新校服」,但馬褂和長衫都不是一套「制服」,也不是「上學服裝」,只是當時人們的日常衣着。 旗袍於1921出現,1925年開始流行,因為旗袍讓女子能穿着原本只有男性才能穿的「袍子」,在清朝末期體現了男女平等,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成為女性國服[1]。 20世紀前葉,旗袍在上海的上流社會非常風行,是名媛聚會社交的標準配備服裝。 這股風潮還傳到了香港,由於上海和香港外國人數量眾多,導致旗袍最終在外國人眼中成為「代表中國女性的服飾」。 直至今日,旗袍仍為上海和香港在近代歷史中的代表符號之一[2]。
香港旗袍校服: 日本代表:水手服
今天,筆者在Tutor Circle尋補和大家分享香港真光中學的資訊。 五、国际学校、私立英语学校、艺术学校等的自由配搭校服 一般都是只有黑色或者深蓝色的裙子,上衣啊外套啊,喜欢怎样配都可以。 也有一些要穿白色上衣,不过校方不会管理细节,管他穿成庞克风也不会记缺点。
香港旗袍校服: 校服背後的控制
偶有机会在香港地铁里遇到一群穿着长衫的放学女生,有的温婉文静,有的开心说笑,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穿越”回民国时期。 長衫(或旗袍)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校服,也是很多傳統教會中學的校服。 當中包括聖保羅男女中學、英華女校、聖士提反里中學、培道女子中學、真光中學、和協恩中學等。
香港旗袍校服: 校服會變 情懷不變
女生校服样式比较多样化,夏季校服有的学校是一条白色的连衣裙配上蝴蝶结,有的学校是浅蓝色的旗袍,还有的学校是类似于日本的水手服。 袜子可以穿黑色袜子,鞋子如果没有特殊规定可以穿球鞋或板鞋上学。 提到香港女生的传统校服,非旗袍莫属啦。 在香港,仍有十六所中学以旗袍为校服,例如真光书院、培道中学、英华女学校等,虽然旗袍比比皆是,但是各所学校的裁衣细节和颜色层次各有不同喔。
香港旗袍校服: 中國大陸
[2]女學生的夏季校服通常是圓領的,但在幾間學校,如拔萃女書院,是無領的。 香港旗袍校服 很多時候,校服上會縫上蝴蝶結,但也有系上領帶的。 但是,一些學校的夏季校服既不系蝴蝶結也不系領帶。 就如同男學生一樣,大多數女學生在夏季會系上腰帶。 女学生在冬季中穿着的校服也如同在夏季一样,比男学生多样。 部分学校,尤其是女校,仍然在冬季中穿着八幅裙。
香港旗袍校服: 回顧2003年爆發沙士 香港史無前例發出隔離令
但后来因为不方便行动,90年代初很多学校将校服改为分截式或者更宽松的旗袍。 香港旗袍校服 对于大多数香港男学生来说,他们校服款式一般为短袖恤衫(夏季)、西裤、皮鞋、白袜系皮带、长袖恤衫(冬季)、V领冷衫(毛衣)或V领单排纽扣冷衫(冬季)。 在香港,绝大多数幼稚园、小学、中学和部分专科课程都要求学生穿着校服上学,亦会分夏冬两季款式来适应各个季节。
香港旗袍校服: 不同年代的常見校服種類
上衣方面,夏天的校服通常是短袖衬衫,春秋冬季校服多为大运动外套,里边可搭配自己的t恤或是毛衣。 同时在下身着装方面,有些学校女生夏季校服则是裙子,大多数则为男女统一的裤子。 香港旗袍校服 旗袍在香港1930至1970年代曾經流行,不少辦公室女郎、女教師穿着素雅的旗袍上班,女性於喜慶場合如出席婚禮、宴會,或農曆新年時則穿着華麗的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