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一萬多人等待器官移植,但最近兩、三年受疫情影響,捐贈者僅兩、三百人,順利受贈患者約八百多人,不成比例。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2025 蔡東翰在澎湖18年,只有第一年是受指派,其餘17年都是自願為之,每周都搭機往返台澎二地。 計程車司機成了老友,每周五一早就在機場等待,往醫院途中一家台式早餐店,則預備好他習慣的餐點,他下車取了再奔往醫院。
沒想到,從此他在澎湖的門診,一開就是18年,更獲頒贈榮譽縣民證。 外科醫師開刀前一晚,會找出病人的片子、看解剖學,在腦中演練一遍後才進開刀房,黃燕芬開完刀後,若發現病人恢復情況不如預期,他還會去廟內拜藥師佛,祈求開刀病患恢復良好。 曾有位女大生家境不佳半工半讀,趕上課時撞車腦出血,開腦幸運救回一命,卻無力負擔癲癇藥物費用,黃燕芬也自掏腰包把藥費付了。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健康網》天冷慎防高血壓! 營養師推「這」飲食:降三酸甘油酯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站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衛福部統計,台灣去年發生一萬兩千件兒少保護個案,兒福聯盟昨天發布的調查報告發現,近九成民眾曾在公共場所目睹家長打罵或用力…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2025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2025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2025 如此忙碌的蔡東翰還寫書,出版四本神經相關衛教書籍,並在臉書成立「啄木鳥醫師」粉絲專頁,分享病患個案故事及衛教資訊。
- 黃旭霖說,傳統骨融合鋼釘固定手術是從背部下刀,將部分椎板、小關節及大部分腰椎椎間盤都切除,再置入人工骨塊,最後從背面打鋼釘固定;微創僅是表面切口從中線改成兩側較小傷口,肌肉及韌帶破壞較少,但仍須置入骨塊、切除椎間盤並打上鋼釘。
- 蔡東翰在當地展開長照服務、在宅醫療及臨終關懷,每6小時到患者家中為其打點滴、加藥、量血壓,讓患者身體症狀舒緩,能夠安然離世。
- 郭先生與太太臉上恢復笑容,後續更與身心科醫師討論逐步減藥,期待能回到過往行動自如、好睡好眠的日常生活。
- 至於無鋼釘微創手術,透過手術顯微鏡輔助,將部分椎板和增厚的黃韌帶切除,達到神經解壓效果,再使用活動脊突間支架穩定脊椎。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臺大分院結合跨科部的神經醫學團隊,近日成立神經醫學中心,以「腦中風」、「神經退化性疾病」、「神經電生理與功能性治療」三大神經醫學面向,立志促進神經相關疾病的臨床服務、整合研究與醫學教育,以提升醫療品質及教學研究的潛力。 全人關懷照護協會秘書長林英明表示,民眾須了解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的現象,一定要及早發現,透過診斷與轉介單位關懷介入,讓照護家庭能有喘息,避免病人失智情形快速惡化。 全人關懷照護協會自2019年起已協助認證6500位失智守護天使,今年度希望完成1500位認證,此次七賢脊椎外科醫院熱情響應,也成為今年第一個認證的失智友善組織。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脊椎外科
此次與同仁共同受訓為失智守護天使,也是希望能提早察覺病人或身邊家屬情況,預防延緩失智。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2025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2025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因救人而墜崖的消防志工郭文凱,他的腦部硬膜上出血,必須搶時間,及時取出腦內血塊,哪怕只是慢一分鐘,都可能讓患者變成植物人。 蔡東翰即刻聯繫手術室準備,推至開刀房後,先為郭文凱理光頭髮,塗上消毒液,在頭顱開口讓血塊流出,確認得救了,才補上其他常規動作。 他把微創手術所需器械整理成「手術器材包」,並讓微創手術流程制式化,突破了第一刀難關,第二刀、第三刀相對容易,後進醫師要在澎湖動脊椎、腰椎微創手術,器械不必再東拼西湊,更有信心。 蔡東翰回憶,受東北季風影響,飛往澎湖的班機常遇亂流,加上復興航空、中華航空接連在澎湖一帶發生空難,醫師們知道要支援澎湖門診時,常人心惶惶,蔡東翰的下一屆沒有學弟選擇神經外科,因此派駐一年期滿的蔡東翰自願支援每周一天的門診。
蔡東翰謙稱,「我不是做很偉大的事情,但願意堅持做、默默做。」每周一天到澎湖看診,是他持續貢獻醫療專業的方式,也是對自己行醫助人初衷不曾間斷的提醒。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醫院和諧、給人感覺有溫度、用心懂得病人所需,所有療程特優,非常有愛心的醫院。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黃燕芬妹妹小他兩歲,小學三年級發病,接著無法行走,高中時就感染併發敗血症過世。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健康網》味精吃太多也會頭痛! 醫列3大類飲食改善:咖啡因上榜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七賢脊椎外科醫院昨(21日)獲台灣全人關懷照護服務協會頒發為失智友善組織,在防疫忙碌之際,全院過半人數70位人員仍抽空經線上受訓認證為失智守護天使,將造福社區失智長輩。 黃旭霖說,傳統骨融合鋼釘固定手術是從背部下刀,將部分椎板、小關節及大部分腰椎椎間盤都切除,再置入人工骨塊,最後從背面打鋼釘固定;微創僅是表面切口從中線改成兩側較小傷口,肌肉及韌帶破壞較少,但仍須置入骨塊、切除椎間盤並打上鋼釘。 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21世紀是神經科學的時代,因為大腦的潛能和疾病,仍然在醫學界有許多尚未被解答的問題;相反的,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益,從分子診斷到高階影像,乃至於介入處置及標靶治療,皆讓神經醫學界的未來充滿了無比想像空間。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因此,分院成立神經醫學中心,將著重於三大神經醫學面向,所涵蓋的神經相關疾病包括了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運動神經元疾病、癲癇症、憂鬱症、藥物成癮等。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45歲婦人近日騎機車去菜市場買菜時與汽車發生擦撞,屁股摔落地面,回家後發現臀部劇痛難耐、徹夜難眠,就醫檢查發現尾椎骨骨折,經接受高強度骨癒合水介質震波療程後,復原情況良好,已能行動自如此不再感到疼痛難耐。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病房護理長李昀芳指出,過去曾在病房中因照顧術後病人,該名阿嬤在麻醉退藥過程中需透過旁人約束,甚至常懷疑家屬拿她的個人物品,經與家屬溝通進一步檢查,才發現阿嬤已有中重度失智。
- 「在小金門服務,讓我知道行醫不必遠到非洲,台灣離島也值得我們奉獻心力。」蔡東翰表示,結束在小金門部隊服務後,他回到國防醫學院微生物免疫研究所進修,當時共同指導老師、現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是神經外科、脊椎手術權威。
- 他考醫科原是抱著「想救妹妹」的想法,後來醫科沒能考上,妹妹也走了;10多年後他決定再考,也真的當上醫師,才體會病人生病的痛苦。
- 蔡東翰表示,這位病人應屬於雙夾擊症候群,除了腰椎椎間盤造成的神經根壓迫之外,同時合併有腓神經壓迫。
大學醫技系畢業、原已在當老師的他,32歲重讀學士後醫系,37歲畢業後從住院醫師做起,43歲才取得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執照,從醫之路走得曲折,但也讓他對醫學外的不可知因素更有感觸。 楊椒喬說,水介質震波治療的特點是非侵入性的治療,不須開刀、不須麻醉、沒有傷口,且不用住院,每次僅需數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治療。 婦人在接受每週1次、為期2個月的高強度骨癒合水介質震波療程後,大幅減緩疼痛,已能安睡一覺到天明了。 治療上,楊椒喬建議患者接受水介質震波治療,因為可促進組織再生、微血管增生,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亦可促進軟、硬骨的生長與塑型,同時可幫助骨癒合。 除了治療尾椎骨骨折之外,還可適用於遲緩或癒合不良的骨折加速癒合、脊椎壓迫性骨折及椎弓骨折。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里走2小時…西港大橋到海寮段尖峰時間塞爆 民眾乾脆請假怨太扯
手術室更是以醫學中心的水準打造,晶圓廠級的無塵手術室、德國名牌手術專用顯微鏡、德國西門子移動式X光機、德國名牌麻醉機、脊椎手術專用神經功能監測儀,都是我們以高標準精挑細選。 經驗資深的主任級手術麻醉團隊,搭配高品質的手術設備,有效提高手術安全性並降低手術後的併發症。 並引進雷納生3D電腦導航微創脊椎手術專業設備與技術,更加提昇病人的手術安全。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 簡介 診療科別 服務項目
護理部主任林宸妤表示,醫院同仁在門診及住院病房中均會遇有失智情況之病人或家屬,有些病人脊椎疼痛問題又伴隨失智照護的困難,需特別考量病人安全,並警示遺忘醫囑用藥等情形,讓家屬能在外科醫療後順利銜接失智照護。 經診療後,朱晟瑋建議移除郭先生原先的腰椎固定金屬融合器,並行顯微手術神經減壓,且透過無鋼釘支架穩定擴大神經椎間孔空間,術後隔天郭先生已可在病房走動訓練,一週後疼痛明顯改善。 郭先生與太太臉上恢復笑容,後續更與身心科醫師討論逐步減藥,期待能回到過往行動自如、好睡好眠的日常生活。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 門診表 門診時間時刻表
蔡東翰說,民眾若遇到這種情形,可以利用簡單的膝蓋肌腱反射來做區別。 如果是腰椎第五對神經跟受到壓迫造成的垂足,往往會合併膝蓋的肌腱反射的減弱或消失;反之,如果是單純腓神經壓迫造成的垂足,膝蓋的肌腱反射反而是正常沒有改變。 當藥物、復健等保守治療效果都不佳,關節疼痛走到非手術不可的地步,該如何選擇?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2025 健保大數據顯示,台灣北中南都有專精肩、腰手術的醫院,治療方式也略有不同,提供給民眾參考。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增生療法常用超音波導引及注射技巧工作坊 活動圓滿成功 110.11.21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指出,門診中常見摔到尾椎骨的病例,尤其是老人家。 當車禍、跌坐使臀部直接接觸地面等外力劇烈撞擊時,就可能會發生尾椎骨折的情況。 一般都會建議接受保守治療,讓尾椎自行恢復,但是受傷時還是會讓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產生明顯疼痛,可能會因疼痛而無法平躺或坐著,進而影響生活品質。 蔡東翰表示,這位病人應屬於雙夾擊症候群,除了腰椎椎間盤造成的神經根壓迫之外,同時合併有腓神經壓迫。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健康網》甲狀腺健康先要顧好「腸」醫推纖維、發酵飲食
如今回到家鄉高雄七賢脊椎外科醫院任職,每周在澎湖的門診並沒有中斷,也持續精進手術技術,與學界合作發明3D列印的微創脊椎手術輔助器具等多項醫療器材,讓手術過程更安全可靠。 在七賢脊椎外科執業期間,他至少開了500檯手術,他也是危險性低的「清醒腰椎手術」專家。 醫師開刀救人是天職,56歲的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黃燕芬除了看診開刀,私下也常到廟裡為病患唸經祈福,更定期捐款助弱勢。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台灣最快的男女率72位選手赴韓 中華隊亞洲疊杯錦標賽拚奪金數
他考醫科原是抱著「想救妹妹」的想法,後來醫科沒能考上,妹妹也走了;10多年後他決定再考,也真的當上醫師,才體會病人生病的痛苦。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醫生若願當病人依靠,病人會恢復得更好,除了問診、開刀,「總還想再為病人多做一些」。 「明明手術已將骨刺清乾淨了,為何病患仍不舒服?」黃燕芬說,當醫師堅信科學是一切的解答,背後卻有許多不可抗力的因素存在,他只能謙虛地心存正念,持續助人。 從決定讀醫到當上神外專科醫師,有多次出現放棄念頭,支撐他走完漫長十年路的,其實是罹患腦病早逝的親妹妹,還有出生時缺氧導致智能不足的二女兒。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健康網》辨別6大毒蛇症狀 醫:「口水流不停」禍首是牠!
堅持由經驗豐富的脊椎外科主治醫師、骨科主治醫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為病患診斷、治療,由專精脊椎神經的影像醫學科主治醫師作精確判讀,並且擁有主任級麻醉科醫師與專業的手術麻醉醫療團隊。 我們秉持醫學中心「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醫療傳統,由專業的「脊椎神經外科」專科主治醫師及親切友善的醫療護理團隊,配合先進的儀器設備,提供病患及家屬舒適的服務及安心、安全的脊椎手術。 高雄50歲張先生在衝浪後,右小腿外側合併臀部輕微疼痛,感覺像坐骨神經痛,求診及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腰椎第四、第五節椎間盤破裂,同時壓到右側第五對神經根;腰椎手術後,小腿的疼痛明顯改善,腳掌卻翹不起來,呈現「垂足」狀態。
面對女兒這種情況,他找遍所有醫學文獻仍無解,只能對醫學外的未知及命運釋然。 28歲的小羅6年前從高處跌落,脊椎嚴重受傷,打鋼釘接合,2017年4月因脊椎疼痛就診,發現脊椎鋼釘有些鬆脫,需手術調整,卻因小羅重達136公斤而無法執行手術。 7年前,黃燕芬為一名動脈瘤破裂的80歲病患緊急開刀,頭蓋骨一鋸開,噴出3公尺高的血,驚險中成功完成手術,但過了一周,病患卻因輸血過多引發呼吸衰竭死亡。 當時他已有1百多例開腦經驗,有種「開好是應該的」的豪氣,歷經該事件後,他自責到心悸、頭暈還送急診,檢查不出病因,最後靠宗教力量才重新站起來。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坐骨神經痛4年夜難眠 7旬翁改採無鋼釘支架這下笑了
小金門人口外流嚴重,留在島上的幾乎都是高齡長者,他們重視民間傳統,習慣「落葉歸根」,一定要在家中過世;當地肝癌盛行率高,罹癌到臨終前有一段時間要受疾病所苦。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蔡東翰在當地展開長照服務、在宅醫療及臨終關懷,每6小時到患者家中為其打點滴、加藥、量血壓,讓患者身體症狀舒緩,能夠安然離世。 黃燕芬的老二出生第一天,就缺氧全臉發黑,入住小兒加護病房,當時在同一家醫學中心擔任住院醫師的他,卻守在成人加護病房走不開,還遇到醫療糾紛被告,帶給他很大衝擊;女兒後來雖救回來,卻發展遲緩,直到3歲還不會走路。
而神經功能性治療是近年來神經醫學界非常重要的醫療突破,無論是腦中風、憂鬱症或藥物成癮之「經顱磁刺激術」、癲癇症之「迷走神經刺激術」、以及針對巴金森氏症凍僵步態之「脊髓電刺激術」等,將是神經醫學中心重要的治療利器。 民國95年以前,澎湖醫療資源稀缺,但隨著觀光起飛,常有遊客因頭部或脊椎外傷急需手術救命,對神經外科醫師需求很大。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澎湖縣政府因而與三總簽約,而完成受訓的蔡東翰於是成為派駐澎湖海軍醫院的神經外科醫師。 神經部主任蔡力凱教授表示,以神經疾病之診療為例,該中心結合跨科部資源建構腦中風團隊,除了急性中風最重要的血栓溶解治療及血栓移除治療,也完備急性中風照護、亞急性中風復健和慢性中風預防的個人化醫療設計,以求減少中風失能和再復發。
再到其他醫院就醫時發現,病人合併有腓神經壓迫造成,治療後恢復正常。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黃旭霖表示,腰椎滑脫、腰椎狹窄、椎間盤突出的患者脊椎不穩,接受骨融合鋼釘固定手術後,反而因無法自然轉動,造成其他未打釘的脊椎退化更為快速。 該院團隊發展出無鋼釘微創顯微手術,患者術後滿意度達九成以上。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微創脊椎外科醫師蔡東翰表示,張先生膝蓋肌腱反射正常,麻木的位置主要分布於小腿及腳背,因症狀是發生在衝浪後,而衝浪是非常需要下盤的力量,特別是小腿的肌肉長時間處於內旋緊繃的狀態,因此強烈懷疑是腓神經同時受到壓迫。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因病人垂足及運動功能受損,建議做腓神經鬆解術手術,此手術並不複雜只要局部麻醉下進行,約耗時半小時,後續病人也能較快恢復日常生活。 巴金森整合治療團隊於提供精準藥物治療及巴金森「深腦刺激手術」之外,也結合復健、護理、心理、營養、社工等跨領域專家,給予病友全方位的照護。
腓神經是一條混合型的神經,包含了感覺神經以及運動神經,主要掌管小腿外側及腳掌的感覺功能以及腳踝,腳趾頭往上翹的運動功能,所以當受到壓迫會造成小腿外側的疼痛麻木甚至垂足,而這樣的症狀跟腰椎第五對神經根受到壓迫或者病變造成的症狀是高度重疊的。 至於無鋼釘微創手術,透過手術顯微鏡輔助,將部分椎板和增厚的黃韌帶切除,達到神經解壓效果,再使用活動脊突間支架穩定脊椎。 目前該院患者九成都選擇無鋼釘手術,僅1%到2%患者因神經沾黏或神經管內狹窄,須再進行微創減壓,手術時間平均約1.5小時,患者術後依然可活動彎腰。 目前對於神經疼痛的治療,仍是以藥物為主,然而因劑量逐漸加多及藥物全身性的作用,常使某些病人耐受性漸減或成癮性漸增,迫不得已冒著高危險性,接受外科大型手術的病灶切除治療以解除病痛。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評論: 健康網》防骨鬆除運動還有4招 醫點2食物:含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高雄72歲郭先生因下背僵硬痠痛合併坐骨神經痛,4年來開過2次腰椎融合手術,但卻持續出現麻痛感,導致行動跛行及失眠憂鬱,經醫師診療,將腰椎內的固定金屬融合器移除,改做無鋼釘穩定器微創手術,術後一週疼痛已明顯改善,臉上也多了笑容。 「在小金門服務,讓我知道行醫不必遠到非洲,台灣離島也值得我們奉獻心力。」蔡東翰表示,結束在小金門部隊服務後,他回到國防醫學院微生物免疫研究所進修,當時共同指導老師、現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是神經外科、脊椎手術權威。 執業27年裡,高雄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蔡東翰有18年過著每周往返澎湖、台灣的日子。 「醫師動、病人不動」是他不變的堅持,從軍醫畢業第一天起,就投入離島醫療,完成研究所學業後,開始在澎湖開設門診。 由於新竹臺大分院具備大竹苗區域最充足的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復健醫學及重症團隊之醫療資源,且周邊有竹北生醫園區、清大、陽明交大、國衛院及工研院等研發單位可進行合作,因此未來有機會在神經醫學中心的架構下,提供更全面的神經醫學臨床服務及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