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平常多注意一點,鼻咽癌初期症狀平時不容易察覺的,不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對的治癒率也會愈高,所以平常就要提高警覺。 若一個人被診斷為鼻咽癌,跨專業醫療團隊將會負責其照護與治療策略,好擬定出最合適患者的治療方法。 通常於初診為原發性鼻咽癌時,放射線治療即可達到治療效果,而按著腫瘤的大小和程度,亦會搭配化療一起進行,此治療又叫放化療,屬常見的鼻咽癌治療方法。 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且因鼻咽管被腫瘤阻塞,會有類似感冒、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例如鼻塞、鼻涕倒流、耳朵悶塞感,淋巴結腫大,導致很多鼻咽癌患者到了晚期才發現罹癌。
鼻敏感分泌物一般以呈白色和透明狀的鼻涕為主,可能帶有少量血絲;鼻咽癌的分泌物則有機會呈淡黃色,更可能只有鼻血而沒有鼻涕。 春夏交替是繁花盛開的季節,也容易引起俗稱「鼻敏感」的過敏性鼻炎發作,打乞嗤、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均是十分常見。 不過,若然這些症狀持續數月甚至惡化,便有需要正視患上其他嚴重疾症的風險,例如慢性鼻竇炎,甚至鼻咽癌。 鼻咽癌共分四期,而第四期再細分為IVA及IVB。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及國際抗癌聯盟,TNM分期能用於說明腫瘤大小、腫瘤擴散到淋巴結的距離,以及轉移狀態等三大因素,並以數字來區分嚴重程度。 根據統計,鼻咽癌最常見的症狀分為4類,包含:頸部淋巴結腫大(76%)、鼻涕或痰帶血絲(73%)、耳朵悶塞與聽力減退(62%)及腦神經壓迫(20%)引起頭痛、臉部麻木、複視。
如何檢查鼻咽癌: 常見的鼻咽癌徵狀包括:
最初發覺近耳朵及牙的部位有點痛,我以為是咽喉痛和頭痛,但頭痛逐漸嚴重,像是偏頭痛,並且没有精神及容易暈,耳朵更好像入了水。 :每天用雙掌按摩肌肉,並經常做上下牙齒叩擊動作,以促進血液循環。 頸部肌膚也宜經常按摩,並做頸部上下左右順時鐘和逆時鍾轉動,以增加頸肌活動的機會。 :患者應注意補充飲水令口腔保持濕潤,改吃鬆軟和濕潤的食物,如粥和湯麵,用護唇膏或食鹽水潤濕嘴唇口角,並常以手指按摩牙齦,促進唾液分泌。 如果口乾長期没有改善,可以使用人工唾液噴霧劑。
- 若果腫瘤很小,直接用內窺鏡放入鼻腔裡面,或從口裡面放入内窺鏡,把腫瘤切除就行了。
- 而其他癌細胞擴散的檢查,則包含核磁共振、正子掃描等。
- 鉴于多种癌症的癌前病变均包括慢性炎症,如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溃疡性结肠炎与肠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等。
- 為進一步證明此血液測試適用於診斷早期,甚至沒有病徵的鼻咽癌患者,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陳君賜教授及研究隊伍,正進行一項為期三年的鼻咽癌普查研究。
- 中大盧煜明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於1999年成功研發以定量分析血液中 EB病毒基因,作為診斷鼻咽癌的無創傷性測試方法,其準確性超過95%,是目前癌症血液測試中最準確的一種。
- 31歲嘅陳凱琳(Grace)自2018年與鄭嘉穎結婚並先後誕下三名兒子,生活幸福美滿。
- 到了第三、四期,蔓延至骨骼、肺及肝等內臟時,則應考慮合併放射與化學治療,甚至須再加上後續的輔助化學治療以達更好的效果,控制率約可達到50%至75%。
她現在是許醫師癌症關懷聯誼會的義工,願意為同病相憐的癌友提供協助。 :鼻咽癌手術切除時,手術過程中干擾面部神經,手術後可出現暫時性側面肌無力,經歷一段時間有恢復的可能。 此外,因面部靜脈回流受阻,隨著側支循環的建立,面部腫脹可逐漸減輕。
如何檢查鼻咽癌: 自願醫保點揀好?調查:4成打工仔考慮買自願醫保!後生仔密密轉工 醫療保險如何緊貼個人需要?
食物和環境:長期進食醃制食物、吸煙或燃燒香燭產生的煙霧、長期置身充滿油煙的環境,都會污染身體,損害健康,有機會誘發癌症。 頭痛:鼻咽部位於頭顱中央,與鼻竇、顱腔相隔,當鼻咽癌腫瘤侵犯到鼻竇、腦膜或顱腔時,便會造成頭痛現象,此種頭痛通常是單側性。 九、病理学诊断:鼻咽癌最后确诊的依据是病理学诊断,虽然临床症状、体征、X线、CT和血清学诊断提示为鼻咽癌,仍须有病理学明确诊断。 鼻咽癌活组织采取方法有以下几种:1、经口腔咬取活检法(最常用方法)。 由于MRI确定肿瘤界线比较清楚和准确,对放射治疗照射野定位十分有用,同时,MRI检查对了解放疗后脑损伤有很大的帮助。
為什麼有的人會得鼻咽癌而大多數人不會目前仍不清楚。 醫生:我們希望及早發現患上鼻咽癌的病人,可以盡早治療,所以我們會用「篩查」(screening)的方法,因為如果及早發現,病人的存活率會較高,治療的併發症和副作用也會大大減低。 我們有很多篩查的方法,剛才講到鼻咽癌與 EBV 有關,而所以篩查的方法都是遁著能否偵測到 EBV 如何檢查鼻咽癌 病毒的方向去做。
如何檢查鼻咽癌: 鼻腔阻塞伴隨耳鳴 恐鼻咽癌作祟
:可以塗抹三氧橄檻油或藥用的潤膚霜,以紓緩皮膚的痛楚;並要避免曬太陽,儘量穿寬鬆柔軟的衣服;接受治療的皮膚部分不抓,可以輕輕拍打以止癢。 現在可以利用電腦描繪出腫瘤的立體圖形,因而可以更精準的調整照射的力度和範圍,所以相比從前,現今的放射療法對人體造成的損傷已經小得多。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宣布參選2024年港湖立委,挑戰民進黨高嘉瑜,傳出前立委李彥秀也評估是否再戰。 《中天電視》3日起「你支持誰選港湖立委PK高嘉瑜?」進行網路民調,截至今天(3日)傍晚5點半,已有逾9586名網友投票,游淑慧獲得60%的支持,領先李彥秀的21%、前台北副市長黃珊珊的19%。 木村拓哉與工藤靜香2000年結婚,當時震驚全日本,這幾年工藤靜香為了推兩個女兒木村心美、木村光希也頻頻露面,不過根據日媒《FRIDAY》消息,兩人竟從1月下旬就傳出可能閃電離婚的消息。
如何檢查鼻咽癌: 自願醫保點揀好?|#3 $0自付費的醫保較適合經常轉工的打工仔
當出現這些症狀時,我們需要引起重視,儘快進行檢查,以免疾病進一步發展。 縱使患上癌症影響可大可小,但是,現今醫學昌明,患上癌症不再是絕路! 很多癌症患者只要得到及時和適當的治療,大都可以重獲健康,展開第二人生。 根據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早期鼻咽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可以高達九成,但晚期患者的存活率僅約六成⁴。
如何檢查鼻咽癌: 早期发现鼻咽癌有那么难吗?
在放射治療完成後進行,同樣旨在減低腫瘤擴散到其他器官的風險,但部分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身體較虛弱,未必可再接受化療。 如何檢查鼻咽癌 如何檢查鼻咽癌2025 進行治療前,放射治療師須按照患者的面形及頭形,製作塑膠模,以固定身體讓射線準確照射目標。 患者戴上塑膠模後,會被安排進行電腦掃描,以便醫生勾劃出腫瘤及須迴避的重要器官,包括脊髓神經及腦幹。
如何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治療方法( ︰外科手術
六、B型超声检查:B型超声检查已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方法简便,无损伤性,病人乐意接受。 如何檢查鼻咽癌2025 在鼻咽癌病例主要用于肝脏、颈、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的检查,了解有无肝转移和淋巴结密度、有无囊性等。 耳部症狀主要是因為耳咽管功能受損所產生,耳咽管具有平衡中耳腔壓力的功能,比如登山或搭飛機時會有耳部悶塞的感覺,經由吞口水、打哈欠等動作來打開耳咽管平衡中耳腔壓力,便會讓我們有豁然開朗的感受。
如何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檢查包括哪些?鼻咽癌分期的治療有分別嗎?
李先生在放化療期間基本没有出現常見的口腔粘膜炎、味覺喪失、口腔潰瘍等副作用。 一位退休3年的老師因鼻子出血,1個月後到醫院接受切片檢查,證實是鼻咽癌。 她一時驚恐趕來求診,我了解她的病況是初期,鼓勵她儘快到醫院接受化療,並力行我的雞尾酒整合療法,她完全接受。 放射線在大量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損害正常細胞組織和器官,引起各種不同的副作用和後遺症(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 如果能在放療同時和放療之後,採用某些防治措施,將可大大減少這些不良反應的程度和影響。
如何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的成因
但也有鼻咽癌患者因為感染EB病毒,而對其他病毒產生免疫作用。 化學治療影響正常細胞的分裂,病人會出現嘔吐、脫髮、腹瀉、食慾不振、皮疹、手腳麻痺、貧血、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 由於免疫力減低,亦會令病人較易受到細菌感染,影響腎功能等。 EBV血清測試是目前最常見的鼻咽癌篩查方法,但假陽性比率由2%至18%不等;鼻咽癌基因篩查靈敏度達95%以上,惟特異性有限。
如何檢查鼻咽癌: 高齡婦服中藥養身卻血尿 檢查才知膀胱癌
鼻咽癌的症狀大致分為四類:第一是頸部症狀,第二是鼻部症狀,第三是耳部症狀,第四是神經症狀。 頸部腫塊:約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之病患在確立診斷時已有頸部腫塊,這是因為鼻咽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管道,癌細胞很容易經由這些淋巴管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或全身其他各處,如骨骼、肺臟、肝臟等。 如何檢查鼻咽癌2025 香港由於空氣問題,常見鼻炎、鼻竇炎等呼吸道慢性病。
如何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晚期症狀︰持續性偏頭痛
如果腫瘤會有潰瘍出現的話,口水及鼻涕可能會帶有血絲,亦有可能流鼻血,因為鼻咽跟耳中間有一條管導,如果影響了管導的時候,病人就可能有耳鳴,甚至耳痛的出現。 如果腫瘤去了頸的淋巴核的時候,病人會發現頸部有硬塊的出現。 其實鼻咽癌的成因包括很多因素,有3個重大影響,首先是體內的遺傳基因,令我們容易感染這個病。 第2是後天致癌物,包括醃製食物、吸煙,均會令細胞容易突變。 因為鼻咽比較特別,剛好在頭部的中間位置,所以手術往往不是首選的治療方案。 如何檢查鼻咽癌 傳統上,最重要是放射治療,早期的病人一般接受放射治療已經足夠。
他來求診時,我建議他可以再一次接受放化療,但是一定要力行我的雞尾酒整合療法,尤其是要改變生活習慣、步調放慢、遠離污染。 鼻咽附近最重要是有一根頸內動脈,如果切斷了這根血管,病人會中風而死,所以這條血管絕不能碰到。 如果腫瘤太大,侵犯顱底骨,就不能做,因為無法完全清除。 若不想病人受放療和化療的痛苦(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醫生會用外科手術切除腫瘤。
如何檢查鼻咽癌: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預約當天,患者應由家人或朋友陪同出席,並帶同筆記,以便記下由醫生提供的大量資訊。 簡稱「化療」,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形式,將藥物送進體內,一般為期數天。 靜脈注射可在日間化學治療中心進行,亦有部分藥物的療程需要住院進行。 跟放射治療不同,化療並非針對特定部分的腫瘤,而是讓藥物沿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位,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及分裂,使其無法增長,自然死亡。 治療鼻咽癌主要有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兩種方法,取決於腫瘤的位置、癌症分期及患者整體的健康狀況。 如你發現耳鳴、聽力下降、中耳炎經常復發、持續鼻塞、鼻及喉分泌帶血,或者頸部出現無痛腫塊,便有機會患上鼻咽癌,應盡快檢查。
如何檢查鼻咽癌: 鼻塞微創手術:30分鐘,解除數十年鼻塞困擾
由於症狀與早期的鼻咽癌相似,令鼻咽癌容易被忽略。 鼻咽癌是發生在鼻咽部位的癌症,由於鼻咽位於鼻腔後方和喉嚨後面的上方,一般需要透過內窺鏡才能檢查清楚,加上鼻咽癌的部份病徵與呼吸道疾病如鼻炎、鼻竇炎等相似,容易令人混淆,以致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在2018年確診的鼻咽癌患者之中,只有6.5%的患者確診時屬於第一期,有超過七成患者直到第三、第四期才確診,影響治療成效。 45歲的陳先生是過來人,去年10月發現頸側淋巴有一粒小硬塊,但以為只是熱氣;同時早上起床時鼻水帶有少許血絲,由於只維持了一星期,也沒有理會;直至另一邊頸側淋巴都出現硬塊,遂向耳鼻喉科醫生求診。 經內窺鏡檢查抽取組織化驗後,證實是惡性腫瘤,並轉介至臨床腫瘤科。
不過,若鼻涕帶血等症狀持續1至2星期,建議可找醫生進行檢查。 化療的副作用要視乎使用藥物的類型及劑量,常見副作用包括脫髮、口腔潰瘍、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增加感染風險(白血球下降)、容易瘀傷或出血(血小板數量低)等。 部分藥物可能影響神經末梢,導致手腳感覺麻痺,甚至令手部靈活性降低,影響日常生活。 如化療期間出現不適需立即通知醫生,醫生會就不同副作用制定舒緩方案,或調整用藥。 患者的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後或會出現各種短期及長遠的後遺症。 一些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膚紅腫或起水泡、噁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味覺喪失等,長遠後遺症則包括聽力或視力下降、甲狀腺受損、腦下垂體受損、頸動脈損傷等。
如何檢查鼻咽癌: 有些症狀看起來跟感冒差不多 醫師教你怎麼篩檢鼻咽癌
如閣下擁有任何健康相關之服務及產品,並有興趣成為健康生活易的服務及產品供應商,歡迎與健康生活易業務發展部聯絡。 我們會於2個工作天內回覆,為閣下提供更多有關合作詳情。 Prophecy的篩查測試是由香港中文大學團隊研發,用於早期鼻咽癌篩查,靈敏度高於97%,而且無需入院,抽血即可完成測試。 ,鼻咽癌較常見於中國南部,尤其是廣東男性,所以又被稱為廣東瘤。
如何檢查鼻咽癌: 鼻咽癌8大症狀
鼻咽位於頭部中央,鼻孔與吊鐘上方之間,前為鼻腔鼻竇,下通口腔。 3、鼻咽癌如已擴散至其他重要器官,就會採用化療。 雖然化療的反應較大,但近年技術和化療藥物不斷提升,有病人在化療後癌腫瘤縮小甚至消失,所以病人應積極配合治療。 EBV抗體血清驗測:因為鼻咽癌患者的血液中,發現有高水平的EBV病毒,因此進行EBV抗體血清驗測,若結果呈陽性,患鼻咽癌的可能性就很高。 耳部症狀:耳部症狀主要是因為耳咽管功能受損所產生,耳咽管具有平衡中耳腔壓力的功能,比如登山或搭飛機時會有耳部悶塞的感覺,經由吞口水、打哈欠等動作來打開耳咽管平衡中耳腔壓力,便會讓我們有豁然開朗的感受。
以上症狀雖非鼻咽癌所專有,但鼻咽癌發病卻是以上述症候開始,故若短期內反復出現上述症狀,且逐漸加重,就應該倍加注意,必要時做進一步檢查。 頸部的淋巴結,是很多癌症轉移的重點區域,建議三十五歲以上成人,偶爾按摩脖子一邊舒緩僵硬,一邊摸摸看有無腫塊。 調查顯示,約90%的打工仔都同意網上投保是趨勢,而且選擇網上投保的絕大多數為高學歷的專業人士,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包括:投保手續簡單方便、自己保單自己落手處理的高自主度、免佣金令保費更低,減輕經濟壓力等。
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於2020年,鼻咽癌的死亡人數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8%,是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 11 位。 早期鼻咽癌的治癒率很高,第一期的治癒率高達90%。 短期副作用會在治療後數星期後逐漸自行消退,而而長期副作用就於治療後數月甚至十數年後才出現,一般不會減退,更有機會隨年月惡化。 目前提倡多项EB病毒抗体联合进行检测,也就是以上选择两项或者三项进行联合检测。
鼻咽位於頭部中央,鼻孔與吊鐘上方之間,下通口腔的部位。 鼻咽癌 鼻咽相當隱瞞,位於鼻腔盡頭,喉嚨上端。 如何檢查鼻咽癌 故此,本小冊子亦會說明如何及早發現鼻咽癌並會講述治療鼻咽癌的方法。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何檢查鼻咽癌: 醫療及健康保險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在香港,鼻咽癌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患病風險較高。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又稱第四型人類皰疹病毒,絕大多數的鼻咽癌細胞都帶有 EB 病毒,因此在醫學上 EB 病毒被認為和鼻咽癌有高度的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