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為方便管理,以及遵循「通用設計」原則等原因,房委會陸續將部分已騰空的「劏房」單位還原為一般單位;有關「還原單位」如若是屬於租置屋邨,新租戶或2021年及以後資助房屋計劃申請人可購入這些單位。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2025 以上形式的「劏房」可按當區房屋需求靈活配合,由最少半翼尾端到全部三翼尾端改裝均可,而且兩邊單位可以有不同的改裝方式。 首批設有「劏房」的Y3型大廈為良景邨良偉樓及良俊樓,1988年6月完工;最後一批則為天耀邨耀富樓及耀民樓,以及德田邨德盛樓,1992年4月完工。 在此期間,一共有24幢(原訂為25幢,後來鳳德邨硃鳳樓因安置戶反對而未有加建)設劏房的Y3型大廈落成。
小西灣邨亦是港島區唯一一個設有相連長型大廈及港島區首個設有和諧式大廈的公共屋邨,而第三期的瑞隆樓更是香港首兩幢裝有甲級保安系統(大閘)的公屋大廈之一。 現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Y型大廈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簡稱「房委會」)成立後首款非長型標準設計的公屋/居屋大廈,分別在1981年(Y1及Y2) 及1984年(Y3及Y4)發表。 顧名思義,Y型樓宇的橫切面呈「Y」字型,三條翼樓自中央電梯大堂放射而出。 4款Y型大廈的外觀和每層的單位佈局都有明顯分別。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於2013年的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到2043年將達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將相當高昂,若拆卸重建,可重新規劃,以符當時的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及美東邨確定重建。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除了小西灣邨、翠屏南邨、長亨邨、天耀邨的Y4型公屋大廈因為同邨內設有和諧式大廈而導致整條屋邨的所有大廈沒有出售之外,其餘大部份Y4型公屋大廈均已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而擁有最多Y4型大廈屋邨為港島南區的華貴邨,華貴邨共有5座樓宇採用Y4型設計。 利東邨東安樓及東逸樓的其中一翼部份樓層的翼尾單位,為騰出走廊位置以連接大廈外的行人天橋通道(只設於東安樓5樓及東逸樓7樓,兩者實際上是同一層),故此有關翼尾單位面積比標準的C型單位為少,而有關單位的翼尾窗戶只得一個。 衛生防護中心昨晚公布新一批確診者住宅名單,由於新增18宗個案中,大部分即11宗均屬輸入病例,故患者報稱的居住地點大多是檢疫隔離的酒店,分佈區域則分散各區,有灣仔華麗銅鑼灣酒店、油尖旺華美達華麗酒店,而葵青區香港荃灣帝盛酒店有2宗。
- Y2型大廈最高的一層原本設有空中花園供住客享用;譬如祥華邨祥德樓35樓就設有一個,為當時香港公共房屋之中最高的花園,花園內除了種植植物外,更設置康樂設施予住戶使用,例如氹氹轉、乒乓球枱等。
- 4款Y型大廈的外觀和每層的單位佈局都有明顯分別。
- 為增加一人單位供應,Y4型亦有進行將翼尾大型單位分拆的「劏房」工程,如翠灣邨翠康樓及翠寧樓、華貴邨華善樓及華賢樓、黃大仙下邨龍豐樓及龍達樓,以及景林邨景楠樓及景榕樓等20座樓宇;部份Y4型翼中的小型單位被分拆為兩個一人單位,以及翼尾的大型單位被分拆為兩個單位,主要集中於峰華邨及景林邨景榕樓。
-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 東涌增建1.2萬公屋單位零配套 議員批政府各自為政.
另外,由於1980年代居屋需求殷切,令為數不少Y2型、Y3型及Y4型原公屋大廈在居屋供應不足(即每年供應未滿10,000伙)時改裝作居屋出售。 直至1998年,房委會推行租者置其屋計劃,讓租戶以合理價錢購買現居單位,而租者置其屋計劃中出售的屋邨皆為1982至1992年或之前落成(東頭邨其中三座,以及翠屏(北)邨翠樟樓除外),所以大部份獲得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中出售的屋邨,都是由Y型大廈組成的公共屋邨。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簡稱「TR」),舊稱三叉型大廈,是香港公共房屋的一種標準型大廈設計,分為Y1型、Y2型、Y3型及Y4型,於1984年至1992年期間落成的公共屋邨(尤其是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公共屋邨,即可拆售公屋)及居者有其屋(居屋)最為常見。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樓宇
惟在東區小西灣邨瑞泰樓的公共走廊上,有人貼上街招,要求當區區議員拒絕瑞泰樓其中兩個單位分別任職護士及救護員的住客回家。 為增加一人單位供應,Y4型亦有進行將翼尾大型單位分拆的「劏房」工程,如翠灣邨翠康樓及翠寧樓、華貴邨華善樓及華賢樓、黃大仙下邨龍豐樓及龍達樓,以及景林邨景楠樓及景榕樓等20座樓宇;部份Y4型翼中的小型單位被分拆為兩個一人單位,以及翼尾的大型單位被分拆為兩個單位,主要集中於峰華邨及景林邨景榕樓。 除長亨邨以及天耀邨因同邨設有和諧式大廈而沒有出售外,其他屋邨的Y3型大廈皆已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跟Y2型一樣,出售比率較高。 另外,4座Y3型大廈不作出售當中,只有1座Y3型大廈是早期型設計,其餘3座Y3型大廈是後期型設計。 富善邨的善群樓及善鄰樓21-35樓其每個翼尾端(A翼:5、6室,B翼:15、16室,C翼:25、26室)設有經打通合併的大型單位,因此這些樓層的實際單位數目只有30個。 由於早年曾發生多宗居民從Y3及Y4型大廈天井不慎墮樓意外,房屋署於1993年11月斥資6,000萬港元,將相關大廈的欄杆由1.2米加高至1.5米;此前,Y2型大廈梯間圍欄亦於1991年陸續加高,以防止意外發生。
除情報中心外,小西灣以往亦為香港英國皇家空軍人員的居住地,曾在1950年代填海,以興建空軍球場。 被問到疫情是否有緩和時,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則指,目前仍然看到有源頭不明的個案,反映社區上仍有隱形傳播情況。 至於政府會否考慮重開現時仍需關閉的表列處所時,她則指,相信政府會作整體考慮。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小西灣邨 瑞隆樓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嘅年份為準,但係部份屋邨入面嘅個別樓宇嘅入伙年份可能會同官方資料有出入,例如房委會提供華富(二)邨嘅入伙年份係1970年,但係條邨入面嘅華翠樓同華景樓竟然係喺1978年落成。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其中「類別」一欄用以說明屋邨的用途類別,例如房委會租住屋邨、房協資助房屋-出租單位(下稱房協出租單位)及資助房屋-郊區公共房屋(下稱房協郊區公共房屋)只作出租用途;房委會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下稱租置計劃屋邨)則同時提供出租和出售用途;房委會中轉房屋只臨時提供予未符合入住公共屋邨資格的人士。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不過大部份屋邨因保安問題而封閉,最後不作開放而導致花園荒廢;而在後來落成的Y3及Y4型大廈,天台更不再設計空中花園於頂層供住戶使用。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的1,600伙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 小西灣廣場(前稱小西灣商場),位於小西灣道10至12號,商場面積逾17,000平方米,自落成後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於1990年落成啟用。 ),因此「小西灣」便取代「小柴灣」成為當地地名。 不論柴灣還是小西灣,其發展皆較東區其他地方遲緩,二戰前人口不多,1981年時亦只有208人,以漁農業為主,1980年代情報中心停止運作後,逐漸發展成為住宅區。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小西灣邨 瑞樂樓
多名網民留言批評該人涼薄、自私,在疫情下更應感謝醫護界的付出及堅持。 同時亦有住戶反映,街招針對的單位住戶並非救護員。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多區出現確診個案,醫護人員疲於奔命照顧病人,理應受尊重。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樓宇組群 – EA0047:(小西灣) 藍灣半島 3, 5座 – 小西灣道 2000年代 住宅物業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2025 此列表會列出公共屋邨的名稱、相片、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和現時土地用途(僅限已拆卸公共屋邨)、樓宇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所有資料皆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資料為準,屬於平民屋宇公司的大坑西新邨、興建中、規劃中和已拆卸的公共屋邨除外。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住宅方面,新增患者報住小西灣邨瑞樂樓及黃大仙區牛池灣曉暉花園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2025 3 座,兩幢大廈已被納入強制檢測的大廈名單中。 他們屬源頭不明的個案,包括1名早更的士司機及1名地盤文員。 葵涌兩公屋項目 擬建6000單位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最快2030年落成. 東涌增建1.2萬公屋單位零配套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2025 議員批政府各自為政.
小西灣邨瑞樂樓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而在1987年,小西灣情報中心部分用地曾短暫用作難民營,以暫時羈押越南船民,其後該用地重建為富景花園。 房協喺2010年決定從271億港元儲備中預留80億,作為旗下全部20個出租屋邨一旦需要重建時嘅所需費用,而除咗重建緊嘅明華大廈同埋落實咗重建嘅漁光村之外,2012年房協主席鄔滿海透露正向政府爭取喺啟德撥地興建一、兩座安置住宅,以啟動盡快重建附近有40年樓齡嘅樂民新村、真善美村同埋花園大廈。 馬鞍山恆安邨恆山樓、恆峰樓和恆海樓是新界區以至全港首批同類建築,於1987年2月16日入伙;跟較舊式類型公屋大廈一樣,恆安邨的Y3型大廈在入伙初期,單位大門設有投信口,直到1990年代中旬由設於地下大堂的信箱取代。 在1992年4月天耀邨一期及德田邨(藍田南一期部份)完工後,由於大埔運頭塘邨二期(包括第6座 – 德雅苑)施工進度落後,要到同年12月23日才入伙,因此成為最後一批廣義Y型大廈,較首批和諧式大廈遲一個月落成,亦較屬於最後一份Y型大廈建築合約的天耀邨一期遲半年以上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