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息」包括工資、手工業或生意上的入息等(包括薪金、工資、每月收到的佣金或獎金,以及從自僱所得的每月入息)、退休金/長俸、從收租所得的淨收益,以及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3)。 家庭成員或親友的金錢援助,以及在安老按揭計劃(只適用於以自住物業作抵押的安老按揭計劃)及保單逆按計劃下每月所獲得的款項則不包括在內,但款項中未動用而累積為儲蓄/現金的部分,會被視作「資產」計算。 樂活易作為社會企業,提供免費安老院轉介服務,由資深社工及專業團隊組成,將多年跟長者個案及配對安老服務的經驗, 結合電腦資訊科技,全面分析長者及其家人的護理及配套需求,並提供專業意見,協助長者及其家人尋求一個舒適之生活模式。 除政府部門外,多個非政府團體及社區服務組織也為長者提供不同服務及資訊,包括24小時緊急召援系統,讓長者在遇到緊急事故時直接與呼援服務員對話,尋求協助。 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分別在地區及鄰舍層面為長者提供多種服務,包括教育、發展、護老者支援服務、外展網絡、輔導、膳食、轉介及偶到服務。
- 長者家除了為長者配對合適安老院,亦會為其經濟狀況作出評估,協助有需要的長者申請資助,令有經濟困難的長者都可入住院舍,得到合適照顧。
- 註:(1)非法留港的人士,以及並非以定居原因獲准在香港居留的人士(例如:輸入勞工和旅客),均不符合資格申請公共福利金。
- 申請人可得的津貼是由本署收到申請的日期(如申請是由其他機構轉介,則為申請日期或轉介日期)或由申請人符合資格領取津貼的日期起計算,但以較後的日期為準。
- [1][2]長者生活津貼對象為香港65歲或以上的永久性居民長者,申領人需要簡單入息及資產申報,申請資格與當時的65歲至69歲普通高齡津貼相同。
- 如果高額傷殘津貼申請人在申請津貼時已入住上述院舍,只會獲發普通傷殘津貼。
- 視乎長者領取的老人院資助類別決定是否能同時領取生活津貼。
2013年2月底,社會福利署率先向29萬名正在領取高齡津貼及通過入息資產申報的長者發出自動過戶通知書。 如果長者仍然合符入息資產限額,則毋須回覆及申請,長者可以自動於同年4月5日開始領取長者生活津貼[26]。 此外,獲得社會福利署一次過過戶追溯至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高齡津貼差額,即合共6,640港元[27]。 同年4月2日開始,社會福利署接受長者生活津貼第三階段的新申請,合符資格的長者可以於同年12月31日前申請[28]。
老人院津貼: 申請資格
在社署抽查其個案時,申請人必須提交詳盡的資料以供核實。 【津貼2023】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持續,現時約有逾7萬名長者居於老人院。 長者入住老人院又有什麼津貼可申請以減輕照顧者的經濟壓力? 老人院津貼2025 為支援體弱長者在照顧上的需要,以中心為本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或單位及以家居為本的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及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提供一系列的照顧及支援服務。 以往港人子女在內地讀書只能在私立學校就讀,私立學校的學費昂貴,而且港人子女也不能參加內地的中考和高考。 【津貼2023】為了鼓勵港人到大灣區和其他內地城市發展,中央和香港政府推出不同的福利政策,涵蓋工作、讀書和養老,《香港財經時報》整合9個港人在內地生活可以享有的福利,並附上申請資格。
申請人可得的津貼是由本署收到申請的日期(如申請是由其他機構轉介,則為申請日期或轉介日期)或由申請人符合資格領取津貼的日期起計算,但以較後的日期為準。 老人院津貼 老人院津貼2025 申請人在提交申請前,須詳閱申請表第六部分「申請人聲明及承諾」,並簽署確認。 申請人所提供的資料必須真確及完整,若有關資料有任何改變,須盡快向社署或所屬的服務單位申報。
老人院津貼: 長者津貼一覽表
另外,在2020年1月1日起推出廣東及福建計劃,方便分別長期居住在廣東省及福建省的合資格香港長者,亦可受惠於相等於香港的福利。 老人院津貼2025 醫院管理局及社會福利署今日(11日)公布,本月十五日起,將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擴展至較年老和較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 但凡年滿75歲或以上,資產不多於144,000元的單身長者,或資產不多於218,000元的長者夫婦,都符合上述資格可毋須另行作出申請,直接獲得豁免公營醫療服務的標準醫療費用。 老人院津貼 如果高額傷殘津貼申請人在申請津貼時已入住上述院舍,只會獲發普通傷殘津貼。 為了移居到廣東和福建的合資格香港居民仍然可以享有香港的高齡津貼或長者生活津貼,社會福利署推出了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讓在內地養老的受惠人無須每年返港,只要在每一個付款年度內居住在廣東或福建滿60天,便可領取全年津貼。
綜援資助及老人院綜援金額每月由 $4,060 至 $11,070 不等,另外根據綜援長者的需要設有額外特別津貼。 本縣縣民年滿55歲(含)以上具有 低收/ 中低收入戶資格、領有身障生活補助,經各級政府補助身障日間照顧及住宿式照顧費年達50%以上,或全額補助收容安置者,及年滿65歲(含)以上領有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者。 獲運輸署批准納入參與優惠計劃的紅色小巴、街渡及居民巴士服務,詳情請瀏覽運輸署網站。 為方便識別,有關紅色小巴、街渡及居民巴士服務,會在其車輛或船隻當眼處及其八達通讀寫器上展示二元優惠計劃的標誌。
老人院津貼: 政府
社會福利署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此安排同樣適用於 老人院津貼 廣東計劃 及 福建計劃 。 其中公共福利金計劃是為年齡在65歲或以上或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現金津貼。
其設立為加強支援(1)香港65歲或以上,兼(2)自身有需要的長者的生活開支。 [29]香港特區政府強調,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目的不為「敬老」,而是「扶貧」[30]。 [6]多年來,一些團體及政黨人士都爭取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政府銳意推出長者生活津貼作為過渡期的對應政策[7];但是政府、政黨與社會就應否要設立資產審查,持有不同意見。 年滿65歲、需要持續照顧人士及綜援長者都可以按既定程序申請各項生活津貼及養老計劃。 各項津貼和援助的申請資格及程序都不同,下文將詳細解釋有關計劃。 安老院舍照顧服務旨在為一些未能在家中獲得適當照顧的長者,提供住宿及起居照顧,協助他們保持身體健康,促進社交生活。
老人院津貼: 長者生活津貼
凡符合申請資格的綜援受助長者,若選擇到廣東或福建省養老,則可申請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繼續領取現金援助。 政府通過各項計劃為長者提供多種社會服務及福利,包括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安老院舍照顧服務,以及長者經濟援助。 非政府機構亦設有各種支援服務,確保長者能各取所需,安享晚年。 註:年齡介乎 12 至 64 歲並符合資格領取傷殘津貼的申請人,每月可獲發交通補助金,以鼓勵他們多些外出參與活動,從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
老人院津貼: 申請條件
列冊本鎮低收入戶且年滿65歲以上低收入戶無依老人,因乏人照顧或罹患長期慢性病或癱瘓致生活無法自理者。 經由衞生署署長或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或在極為特殊情况下由私家醫院的註冊醫生) 證明為嚴重殘疾;及其嚴重殘疾情况將持續不少於六個月。 2012年12月10日,社會福利署批出合約,讓承辦商準備相關表格及信件,並且核對和轉換社會保障系統資料等事務[24][25]。
老人院津貼: 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
繼6 月公立醫院收費加價及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今日再放寬限制,可望減輕長者及家人的醫療費用負擔。 市民如有任何疑問,可向各公立醫院或診所的繳費處、登記處、醫務社會服務部或社署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查詢。 綜援受助人入住私營安老院時,可以領取比基本金額更高的資助,去應付院費開支,金額由$6,960至$9,800不等,視乎長者傷殘程度而定 (詳細可參考下表)。 即最多是基本綜援金額 + 傷殘津貼(高額)9,800元+ 老人院津貼 特別膳食津貼(只限綜緩受助人申請)1,270元,合共最高11,070元資助津貼。 申請人需取得香港居民身份不少於一年且資產限額為52,000元(包括銀行戶口儲款、定期、股票、黃金等),沒有物業。
老人院津貼: – 公共福利金計劃
自住物業(5)、將來自用的骨灰龕及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則不包括在內。 港澳台人員應填寫《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登記表》,交驗港澳台居民出入境證件(即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向居住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指定的公安派出所或者戶政辦證大廳提交居住地住址、就業、就讀等證明材料。 國家財政部、教育部為鼓勵港澳及華僑學生來內地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一直都設有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並增加了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名額和金額。 此前,台港澳人員在內地工作必須取得就業許可,國務院在2018年取消了這項許可要求,台港澳人員現在內地就業不需要再受相關審批要求。 設籍本縣且年滿65歲以上,經巴氏量表評估為90分以下者或有猝發性疾病之高危險群及慢性病等,需保護看視者之中低收/低收入戶或一般戶之獨居老人。 申請者至戶籍地公所社會課申請身分證明,逕至任一與宜蘭縣政府社會處簽約之特約牙醫醫療院所進行查驗與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