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南面地盤D的4棟公屋將建於兩層高的平台上,兩層高的平台設有零售及停車場設施[10]。 大上托安禧街2025 按照1998年的最早期發展方案,安達邨位置將興建一個包括19幢新版新十字型大廈的居屋屋苑,但因發展計劃押後動工,以及房屋政策改變而不了了之[6]。 大上托安禧街2025 2011年,概念草圖計劃興建12座樓高30層的公屋,提供8,400個單位供23,600人居住。 其中中央地盤B的2棟公屋將建於兩層高的平台上,兩層高的平台設有零售及停車場設施。
- 政府在1996年,制訂了《1996年全港發展策略檢討》,當中安達臣道發展計劃獲選為其中一個後備建屋地點,以滿足21世紀初的房屋需求。
- 配合安達臣道兩項大型發展計劃,貫穿整個安達臣道發展區的安秀道已於2016年1月通車,連接清水灣道與寶琳路。
- 預計到屋苑入伙首年,將設有來往港鐵觀塘站的穿梭巴士服務,以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12]。
- 他經常考慮著創作的每一個細節,並將陶瓷、彩色玻璃、鐵藝、鍛造和木工傳統工藝技術融入到他的建築中。
- 按照1998年的最早期發展方案,安達邨位置將興建一個包括19幢新版新十字型大廈的居屋屋苑,但因發展計劃押後動工,以及房屋政策改變而不了了之[6]。
- 而爆破產生的石材,則直接送往鄰近的安達臣道石礦場,並磨製成為混凝土及瀝青。
首階段發展南面社區及部分文娛核心區,預計會在2019年起提供發展用地。 第二階段會發展北面社區及餘下部分,會在適當時候推出發展用地。 大上托安禧街 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保護山脊線的規定,大上托山脊線最高的20%將訂為「不受建築物遮擋地帶」,故發展地點的建築物將受最高高度的限制。
大上托安禧街: 安達臣道發展計劃
住宅樓翼分別選用綠色和橙色為主色,據稱此設計方便住戶及來訪人仕分辨方向[10]。 工程在2012年年底展開,最終興建樓宇數目減少一座至11座,部份樓宇高度有所提升。 大上托安禧街2025 安達臣道由茶寮坳對上、清水灣道與新清水灣道交接之處開始,向東南伸延至蕉欄樹,然後於秀茂坪對上位置向東走,最後於馬游塘連接寶琳路。
他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所以終其一生,高第都極力地在自己的設計當中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當中幾乎找不到直線,大多採用充滿生命力的曲線與有機型態的物件來構成一棟建築,這種融合給了他的作品在建築史上獨特的個性。 與此同時,政府特別加強區內的行人接駁系統,連接安達邨至秀茂坪道及寶琳路的行人天橋於2016年6月中啟用,以配合安達邨首批居民入伙。 餘下連接安泰邨至利安道及順安道的行人天橋亦於2017年第二季開放,以配合安泰邨首批居民入伙。 除了上述路線外,九巴亦將290X改經安秀道及增設回程服務,成為安達臣道發展區首條直達新界西巴士路線,其後更獲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與此同時,城巴亦開辦全新城巴機場快線A26,成為城巴首條服務安達臣道發展區的專營巴士路線。 安達臣道(英語:Anderson Road)是香港東部一條道路,坐落於大上托新界及九龍交界線上面,亦是觀塘區與西貢區的分界線[1]。
大上托安禧街: 興建圖片
安達臣道本來連接清水灣道和寶琳路,但該功能現時由安秀道取代。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正興建兩條道路,分別為連接寶琳路至北面盡頭安峯的安愉道,及連接安秀道至安愉道的安健道,成為該區出入的主要途徑。 除了上述路線外,九巴亦將290X改經安秀道及增設回程服務,成為安泰邨首條直達新界區巴士路線,其後更獲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與此同時,城巴亦開辦全新城巴機場快線A26,成為城巴首條服務安泰邨的專營巴士路線。 還提供休憩用地及康樂設施,包括幼稚園、兒童遊樂區、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枱、社區服務中心及社區園圃。 安泰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黃至中及高級建築師李民偉負責總體設計[2][3],另外亦聘請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屋邨詳細設計[2],全邨共有11座樓高27至35層的住宅樓宇,提供8,561個單位,最多可供25,097人入住[4][5]。 大上托安禧街2025 此校新校址位於大上托安愉道、安愉徑交界,屬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範圍,與筲箕灣東官立中學新校舍、安秀苑,以及長實「港人首置上車盤」項目相鄰。
運輸署初時建議開辦兩條專線小巴及六條巴士路線服務安泰邨,當中除213D、213X直接交由九巴營辦外,其餘均屬招標路線[18],最終4條招標巴士路線均由九巴中標[19],即六條建議巴士路線均由九巴營運。 大上托安禧街2025 大上托安禧街 安泰邨的綠化率達三成以上,提供多類型休憩用地和休閒設施,包括兒童遊樂設施、球場等。 大上托安禧街2025 平台花園設有地質文化展覽場地和展板,向居民介紹鄰近的前安達臣道石礦場的歷史和香港的地質。 設施內亦擺放了相關藝術裝置,因而獲得了2020年優質建築大獎中「多幢建築物」分組大獎[8][9]。 然而,首座小學要到2019年才落成,而中學更要到2022年才完工,無法配合兩條屋邨的入伙期。 到2017年10月11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佈落實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選址觀塘安達臣道石礦場位置,共可提供1700個單位,當中1000個為首置盤,其餘700個是私樓單位[5]。
大上托安禧街: 安泰邨
至2019年,九巴雖開辦213B直達觀塘市中心,唯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直到2021年3月8日,11X延長至安泰(北),安泰邨才有巴士全日來往觀塘市中心。 大上托安禧街2025 政府在安達臣道發展區預留四幅學校用地,興建三所小學和一所中學,但只有一所鄰近安達邨的小學校舍最快2019年初落成,而另外兩所鄰近安泰邨的小學更要在2024年後才竣工。 至於舊石礦場發展區內主幹道路的角色,將由新建的安愉道及安健道取代。
然而他的作品則超越了當時較為主流的現代主義,並在最終形成了一種受自然形態啟發的有機風格。 高迪很少繪製他的作品的詳細計劃圖,而是更喜歡將它們創建為三維等比例模型,並按照他的構想塑造細節。 2004年,此校獲准加入直接資助計劃,並於翌年起生效,與同系的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結為一條龍學校[3]。 由於校舍空間不足以實行全日制,下午校於1998年獲教育署邀請遷入同區另一所校舍,隨後於1999年分拆為保良局黃永樹小學[4];而上午校則於原有校舍繼續辦學,同為全日制小學。
大上托安禧街: 建築
安達臣道發展計劃現進行基建及平整工程,提供20公頃的平台作政府及公營房屋用地。 相關基礎設施工程在2015年年中完成後,將提供道路連接安達臣道及《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用地[3]。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分為南、北兩個住宅區,以安健道東段作分界,一共佔地約40公頃,提供8幅土地作資助出售房屋,另有2幅為私人住宅(其中一幅為「港人首置上車盤」)。 此外,區內亦分別有6幅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以及2幅商業用地。 除此以外,將軍澳隧道收費廣場巴士轉乘站已落成啟用,工程項目同時包括由發展區連接巴士轉乘站和港鐵觀塘站的四條行人連繫設施,便利發展區及附近秀茂坪居民使用取道將軍澳隧道的巴士服務。 大上托安禧街2025 安達臣道發展區屬觀塘區,入伙以來卻一度沒有巴士或專綫小巴來往觀塘市中心,只能經行人天橋乘升降機到秀茂坪或四順乘車,或乘九巴213M或213S線到寶達邨或藍田站轉乘其他路線。
大上托安禧街: 住宅
屋苑設有4座住宅樓宇,除第5座為10層外,其他樓宇均設20層。 大上托安禧街2025 在單位大小方面,此屋苑主要提供1-3房的中、小型單位,面積介乎於 大上托安禧街2025 平方呎[11]。 大上托安禧街2025 塔內每層都有一道寬6尺寬的走廊,遊客可到走廊欣賞安順市的景色。 斜塔因由當地華裔設計和建造,因此深具中華韻味,表現出中華文化深耕在馬來亞土地的現象。
大上托安禧街: 作品
而邨內即使已新增多條巴士路線,可是路面承載量不足,每天早上的繁忙時段經常塞車。 邨內亦缺乏社區中心,現時只由非政府機構承接短期社工服務隊和區議員服務居民。 位於北住宅區的小學用地,已於2020年8月直接批予廣東道官立小學,以供該校遷置之用[20],並連同一座設有6間課室的幼稚園一併興建[21]。 另外,因應此項發展計劃,當局斥資1,300萬港元,於將軍澳隧道藍田端收費廣場,興建將軍澳隧道巴士轉乘站,以紓緩發展石礦場用地可能帶來對交通的累積影響[10]。
大上托安禧街: 建議發展大綱草圖
為免增加觀塘市中心交通負荷,當局建議開辦全新巴士/小巴路線來往就近港鐵站及往返九龍各區,分散車流和人流至不同接駁點。 公共交通服務方面,政府計劃開辦6條全新巴士路線服務安達臣道發展區。 除了九巴從現有13D及13X線增派巴士,開辦213D及213X線外,其餘四條全新巴士路線,運輸署採用招標方式甄選營辦公司[9]。 署方於2015年6月就安達臣道發展區路線組合發出招標公告,經甄選後於同年11月宣布4條全新巴士路線悉數由九巴投得[10][11]。 有關路線因應發展區的人口增長速度,於2016年第二季起分階段投入運作。 安泰巴士總站(英語:On Tai Bus Terminus)位於香港九龍大上托安泰邨安秀道上,安泰邨安泰商場對出,供公共巴士使用。
大上托安禧街: 興建期間的圖片庫
安達臣道發展計劃平整工程分為南、北兩區,涉及約20公頃的建築地台,提供5幅土地作安達臣道公共房屋發展計劃、5幅土地作政府、機構及社區用途。 平整工程分階段於2011年至2013年完成,分期交予房屋署興建公屋單位。 當中南爆石區的6公頃土地於2011年10月交予房屋署興建公屋[8]。 大上托安禧街2025 考慮到整個發展新增的人口會為區內交通增加不少壓力,政府將會擴闊行車天橋及改善清水灣道、秀茂坪道、連德道及順利邨道等附近一帶的道路。 城市規劃委員會於2008年11月14日宣布,位於觀塘安達臣道與寶琳路之間的安達臣道石礦場86公頃土地,獲選定為具房屋發展潛力地點[19]。 大上托安禧街2025 待礦場停止營運及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後,石礦場將可提供一個面積約40公頃的平台供房屋、休憩用地、學校,以及相關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發展。
大上托安禧街: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
加泰羅尼亞以命名為「現代主義」的運動打破了折衷不確定性,此運動及時對新的文化和社會氣候的反應,又是1890年代和20世紀最初二十幾年經濟、政治和地區發展的產物。 在這30年間,加泰蘭的資產階級是全面擴展的動力,他們致力於工業和商業經濟的興盛,對自身有深刻的認識,一直希望有別於西班牙其他地方的資產階級。 當代,高迪的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譽,並不斷受到各界建築師的推崇和研究。 [5]1984年至2005年間,他的七件作品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高迪的羅馬天主教信仰在他的一生中愈演愈烈,其宗教形像也經常現在他的許多作品中。 在新哥特式藝術和東方技法的影響下,高迪於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參與了此時達到頂峰的現代主義運動。
大上托安禧街: 安達臣道
都爹利街本身是一條小街,只有一端可以通車,在與雪廠街連接之處有一條花崗石樓梯與4支煤氣燈,煤氣燈為全香港僅餘,歷史悠久,於1979年8月15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自1799年以来,这条街就被称为木匠街(“ rue des 大上托安禧街2025 Menuisiers”),曾经毗邻在圣罗兰大道(Saint Laurent Boulevard)和布鲁里街(Bleury Street)之间,为城市防御保留的土地。 这条路经过的一条古老的河流,在拆除蒙特利尔的防御工事后,变成了一条运河。 以巴塞羅那為例,「帕拉薩達」(Pla Cerda)已經為他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準備。
大上托安禧街: 位於香港西貢區,為安達臣道石礦場內首個興建的住宅項目 / 维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书
位於安禧街的私人住宅用地已於2017年12月招標[15],並由華懋集團投得,作價約31億港元[16]。 此外,首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用地,亦已於2020年9月完成批地程序並開始施工[17],而安楹苑則於2021年5月動工。 至於其他資助出售房屋用地(包括安樺苑、朗然等),亦已於2022年5月前陸續動工。
大上托安禧街: 校舍
直到2019年,九巴開辦213B直達觀塘市中心,唯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2021年3月8日,九巴把11X線由上秀茂坪延長至安泰(北),安達臣道發展區終有全日公共交通往返觀塘市中心。 《安達臣道發展計劃》在秀茂坪邨以北斜坡,安達臣道石礦場西南面現觀塘區範圍,沿安達臣道一帶的山坡進行爆石及土地平整工程,提供建築地台作安達臣道公共房屋發展計劃之用。 而爆破產生的石材,則直接送往鄰近的安達臣道石礦場,並磨製成為混凝土及瀝青。 安峯(英語:)是香港西貢區一個在建的私人屋苑,位於大上托安禧街[1],屬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區域。
大上托安禧街: 安泰巴士總站
安泰邨自2017年落成後,商場仍未落成,而附近無任何食肆及商店[20],居民需要使用15層天橋連升降機塔「落山」到順天邨購物;截至2018年9月30日起,安泰商場已啟用,改善居民購物情況、並可以滿足居民日常基本生活所需。 屋邨同時設有蓋行人通道連接山下通往茶寮坳的天橋及升降機系統,其中連接四順區的升降機塔,樓高更高達15層,近日獲網民評為「世界級」,因為高塔上景觀開揚,俯瞰時可將飛鵝山下的景色盡收眼底,更有區外市民專程到場試搭[13]。 蘋果動新聞找了2015年度新地公益垂直跑男子組個人賽總冠軍楊鎧駿來挑戰這330級樓梯,結果他用了1分鐘22秒跑完[14]。 為減低公路噪音對居民的影響,安秀道巴士站旁的位置裝上隔音屏障,部份住宅大樓外牆更設有垂直隔聲牆,阻隔行車噪音。 住宅大樓的外牆色調以清新簡單的顏色配搭,以襯托邨內的綠化環境和設計。
此校於1986年獲分配現址校舍,兩年後創立,早年分為上、下午校,分別於同年4月11日[3]和9月1日開辦,首年招收小一及小五學生,至兩年後首屆小六畢業。 以「德、智、體、群、美」訓勉學生,並實行「訓輔合一,全校參與」的原則,校訓為「仁愛誠信,博學利群」,締造和諧關愛的學習環境。 [16]而設施則有18個課室,1個禮堂以及2個操場(其中一個為室外操場,另一為室內)。 大上托安禧街2025 预计到屋苑入伙首年,将设有来往港铁观塘站的穿梭巴士服务,以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12]。 屋苑设有4座住宅楼宇,除第5座为10层外,其他楼宇均设20层。
由於此種樓宇需要增加設立中層避火層,故此其所需要設計的安全標準亦會比較其他建築物為高,建築成本亦會比較其他一般公共屋邨多出5至6%。 房屋署承認為了善用土地資源,日後會於其他合適的公共屋邨興建樓高40層或者以上的摩天公共屋邨。 房屋署發言人表示,原來計劃在上述項目的地盤興建7幢樓高40層的公共屋邨,之後再稍為調節個別樓宇的樓層層級,以增加公共屋邨住宅單位的供應;7幢樓宇將會更改成為兩幢樓高40層、3幢樓高41層及兩幢樓高45層。 《安達臣道發展計劃》是繼早前房屋署於牛頭角下邨興建包括兩幢樓高48層和1幢樓高46層的公共屋邨後,再一次有新公共屋邨的地盤用來興建樓高逾41層的摩天公共屋邨。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西南面下方為毗連的《安達臣道發展計劃》,兩者間建築地台處於不同水平,相隔一幅山坡。
整個計劃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共興建22幢公屋(包括南面的安達邨11幢及北面的安泰邨11幢)、社區設施(包括學校及安秀道公園等)等等[1],合共提供16,100個單位。 安達邨已於2016年中入伙;安泰邨於2017年8月開始入伙,於2018年全數入伙。 在兩條屋邨落成以後,秀茂坪的地理定義擴大至此區域[註 1]。 因應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未來人口將會逾7萬人,勢將會加劇對區內交通的需求。 安達臣道發展將會提供20公頃用地作為出租公屋,可容納48,300人,而安達臣道石礦場場內亦會興建逾8,000個住宅單位,可容納23,000人。 此外,規劃署亦建議於交通飽和的秀茂坪道、連德道及將軍澳道路口,興建一條新的行車天橋;並且擴闊連德道康華苑及新清水灣道近順利邨道一段,以增加車流量。
大上托安禧街: 計劃內容
高第的一些作品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遺產地位:包括1984年的桂爾公園[9]、桂爾宮和米拉之家;2005年聖家堂的誕生立面及地下室、後殿[10]、巴塞羅那的維森斯之家和巴特略之家,以及聖科洛馬德塞爾維洛的桂爾居住區教堂地下室。 高迪的作品主要受到他生活熱情的影響:包括建築、自然和宗教[4]。 他經常考慮著創作的每一個細節,並將陶瓷、彩色玻璃、鐵藝、鍛造和木工傳統工藝技術融入到他的建築中。 大上托安禧街 他還使用了材料處理的新技術,例如使用廢陶瓷片的特倫卡迪斯(英語:trencadís)瓦片 。 安泰商場樓高兩層,提供16間商舖(及一個整體出租街市),總商用面積為4,400平方米,部份商舖為街舖,於2018年9月30日啟用。
大上托安禧街: 規劃方案
大上托,即安達臣道石礦場的所在地,石礦場於2017年開始停止運作,現正進行土地整平工程,安達臣道石礦場即將會有全新的發展。 而大上托原本主峰高海拔419米,後主峰因採礦工程被削去,現時大上托的最高峰為海拔399米。 2012年年初,房屋署因應公屋輪候冊申請人數高企,決定增加公屋樓高以提高單位供應。 原來北面地盤E的7棟樓高40層的公屋將改為2幢40層高、3幢41層及2幢45層高的公屋。 樓高45層公屋將成為繼牛頭角下邨後本港罕有需要預留避火層的摩天公屋,提供9,356單位23387人居住,調高樓層數目將可增加單位約100個。 2010年,原來的概念草圖計劃興建11座樓高40層的公屋,提供9,170個單位供24,700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