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地名,原來海下灣以前被稱為Jones Cove, 而南風山(大嶺墩)則為Goliath Hill,相信皆為英軍二十世紀初來到時所採用的地名,只是意義為何,則不得而知了。 從大灘至海下,可走沿海的郊遊徑,但略嫌沉悶,於是選擇上走山嶺而行,既可俯瞰海灣景色,亦有奇石可賞。 由大灘巴士站出發,在高塘下洋村旁車路口,已見1968年所立的公眾橋碑,可惜碑已半裂,部份已消失了。 串螺角咀 沿車路下走大灘,經過村內李氏祠堂和一些已屬外籍人士居住的村屋,便踏上沿海岸的郊遊徑,走至海灣的另一端。 串螺角咀2025 海下灣地形呈三面環山天然屏障,好天氣時海面會反映出群山的倒影,極之優美,划獨木舟去到海中心欣賞美景就最適合不過,獨木舟技巧較易掌握,適合一家大細玩,玩者可以揀單人或雙人獨木舟,如揀雙人的話,初學者應坐前方,而較有經驗的坐後方就可以做到照應了。 如果想划去串螺角咀浮潛的話,可先將浮潛工具先放在船尾,到達後才慢慢戴上,比起租船出海浮潛,自己用獨木舟就能更自由地選擇浮潛地點,而且全程自己控制,自由度大亦好玩得多。
- 原先一心來登擔柴山是要看赤門海峽的美景,現在竟甚麼也看不到,真是天不造美,只好留待下一趟再來試試運氣。
- 看過了「野外動向」的介紹,對赤門海峽的景色,感到非常吸引,於是要作親身感受。
- 在高地的不明顯的分岔口左轉,沿山徑逐漸攀升至担柴山,走過左方的巨嚴後,從右方小徑下降(左方山徑續登担柴山往南山洞)。
- 運頭塘的名字有兩個傳說,因為是當地是客家人,而圍頭人聽錯陶為頭,由運陶變運頭。
- 繞過「串螺角咀」,來到「白沙仔」,本可返回山脊,見「響螺角咀」在不遠處,決意一探,孰料這段行程比想像中漫長艱苦,午後烈日直照,岸邊的大石給灼得火熱,躍走其上,上下交蒸,體能消耗極大。
這兒地處偏僻,遊人極少,絕對是處享受寧靜美景的好地方。 面對如斯景致,正好來個大休,在涼風中享受暖和的陽光。 備註:提供獨木舟、直立板、浮潛浮板、助浮衣、面罩及呼吸管等工具,可按需要更改活動次序,全由經驗教練指導。 對於初接觸直立板的人士,Charles建議先學跪地式划法,即是雙膝分開跪在板面掌握平衡,握槳時以一隻手握着槳的中心點,另一隻手放在槳柄高於肩膀的位置,左右落槳時需要換手才能保持直線前進。 熟練後可用槳借力慢慢站起,站起來後可嘗試用左右腳輪流施力於板面,透過令板面左右傾斜來提升平衡感;至於握槳方式與跪地式稍有分別,一隻手握住槳的中間,另一隻手握着槳的頂端,站起來玩時視野更佳,能一邊划一邊欣賞海下沿岸美景。 祁麟峰先生於《香港幽山美地行賞》一書曾有介紹牛過路這條行山路線。
串螺角咀: 灣仔 (西貢)
串螺角咀是海下灣內海的小岬角,面對灣仔半島,位於海下灣海岸公園。 運頭塘(Wan 串螺角咀2025 Tau Tong),即運頭塘邨(Wan Tau Tong Estate),原為運頭塘村,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看過了「野外動向」的介紹,對赤門海峽的景色,感到非常吸引,於是要作親身感受。 中午放工後,匆匆趕到西貢黃石碼頭,開始半天行程,由大灘,經海下,登牛過路上擔柴山,終點是白沙澳。
過了海邊的村屋後,我們離開了郊遊徑,轉入山徑往山上走,希望可以沿著山脊直走至白沙澳,不用繞海邊的郊遊徑那麼花時間。 整段山徑差不多跟海下路平排,途中有很多分岔路,絕對是考驗方向感和地圖閱讀的能力,難怪成為野外定向的活動地帶。 串螺角咀2025 我們經過那天也有不少青少年正在接受挑戰,令我們也感覺自己也是其中一分子。
串螺角咀: Learn how to pronounce 串螺角咀
營地後方(營前有另一路徑可跨過河溪往海下淺灘)有一明顯山徑。 過河續走,此徑初段為石級,稍後轉接稍茂密的山徑。 串螺角咀2025 右轉循似有若無的東北小路行走,不久便見比較明確的小徑。 依山脊行走,繼而下降,及後見左、右二條支路,選取左方下走。
- 令人驚訝的是沿途還有不尖蛛網,竟不為大雨所摧毀,只是沾了些水珠,足見其柔韌。
- 飛碟石 🌏奇形怪石 ︰飛碟奇 石、 精靈石、 蓮花石、 金龍頭、 倒鉤石、 狗頭石、 情侶石、 北極熊 赤柱灣夾於舂坎角與赤柱半島之間,灣北是卜公碼頭、赤柱廣場、灣東是聖士提反灣、灣西有小灘名叫沙石灘,有路可從舂坎角道或環角道下達沙灘。
- 確實喜歡這條路線,看看有沒有機會由磨石峒下去響螺角,並趁潮退綑岸經串螺角咀回海下。
- 螺旋壁 數香港險要勝景,不出鳳凰山與馬鞍山之多,鳳凰山有南、北巖棧道、鳳壁與倒腕崖;馬鞍山有東、西馬肚坑、螺旋、斷鳶與彌天三壁。
- 看著藍天步步進迫,白雲不斷後退,漸漸退到船灣群山之上,作最後頑抗。
要數香港最美的海灣,位於西貢的海下灣必入三甲,這裏擁有多樣性的珊瑚和海洋生物,更是香港五大海岸公園之一。 最近西沙水上活動中心推出「海下玩很大3連環套票」,可以一天內在海下灣玩盡直立板、獨木舟及浮潛,全由經驗教練指導,在沿岸淺水區掌握獨木舟和直立板技巧後,可划出深水區浮潛觀賞海底美景,一次過玩盡3項活動。 由於是星期六,沒有小巴到海下,只好坐巴士到大灘,作為起步點。 串螺角咀 吃過飯盒,差不多下午二時,開始沿著車路往下走至海邊,接上大灘郊遊徑。
串螺角咀: let’s go hiking | 香港行山誌
只是,最初為行而行的我,只是勇於登峰,卻少有駐足探物賞景。 於是,不妨帶著一部拍照稍佳的手機,多走還未走過的風景線作細遊。 希望自己的記錄,能帶給身邊的人及同好一份綠翠喜悅。 此處景色怡人,除了俯瞰前方的灣仔半島外,還可欣賞左邊海下灣和平躺於其中的串螺角咀及銀洲磨洲三小島,及右邊有蚺蛇尖為背景的大灘海口景色。 和三小島遙對的灣仔半島岬角,地圖上稱為三抱石,但在塔門聯鄉太平清醮中,則稱為三磨石灣。 據說由於銀洲磨洲三小島,形態似磨刀石,故前人稱對岸海岬一帶為三磨石,只是後來轉化為三茅石,以至現今的三抱石吧。
串螺角咀: 串螺角咀、響螺角、鵝頸咀–海岸 2014
向西回望,赫然發現天空,竟分成左右兩幅不同景象。 右邊是連綿白雲,而左邊是蔚藍晴空,分界線剛好落在遙遙馬鞍之上,形成奇景。 看著藍天步步進迫,白雲不斷後退,漸漸退到船灣群山之上,作最後頑抗。 想不到在這偏遠山頭,竟能看到一場天空之戰,真是不枉此行。
串螺角咀: Collections on 串螺角咀
不知是不是所有人都去走樂善杯,整段行程竟見不到其他遊人,反而第一趟在此地區見到一頭黑牛,真是名乎其實的牛過路。 串螺角咀 海下灣的地形三面環山,好天氣時海面能看到群山倒影,划獨木舟去海中心欣賞美景就最適合不過。 各位可揀選單人或雙人獨木舟出發,如揀後者的話,初學人士應坐在前方,與坐後方具經驗人士照應。 如想划到串螺角咀浮潛的話,可先將浮潛工具放在船尾,到達後才慢慢戴上。
串螺角咀: 活動詳情
比起租船出海浮潛,自己划獨木舟能選擇浮潛地點和控制時間,自由度大得多。 周邊的山徑除了可連接海下灣和上攀至担柴山外,還可以外走至串螺角咀及鵝頸咀等山岬。 在海下的迴旋處起步,沿海下路上走數步,在右方公廁旁的水泥徑前進。
串螺角咀: 西貢獨木舟路線
確實喜歡這條路線,看看有沒有機會由磨石峒下去響螺角,並趁潮退綑岸經串螺角咀回海下。 弦琴飛瀑 🌏奇形怪石︰ 串螺角咀2025 獅頭瀑、 迷你 點將台、小方舟 七弦琴坑是針山五坑( 蝦公坑 、七弦琴坑、神秀坑、 香粉寮坑 、 針山南坑 )中最大的一支,水堤以下是白田二區民居範圍,不能進入,水堤以上仍有零星房屋,部份已經荒廢。 坑道大至可分三段,首段由水堤開始至200… 綠蛋島水質沙幼,而且岩石的質感亦十分美,極似身處在墾丁或馬爾代夫等地方。 雖然划的時長並不長,但海面上不時會有快艇,加上在相思灣剛出發時會較為大浪,對於新手來說會有一定的難度。 在海下的迴旋處起步,沿海下路上走數步,沿公廁旁的水泥路前進。
串螺角咀: 西貢獨木舟路線|3. 西貢碼頭至鹽田梓
城門水塘 針山東面有多條山澗可遊,當中包括七弦琴坑、神秀坑、神秀左坑、香粉寮坑和針山南坑,山間兩側亦有多條山脊由山腰車路上達至針山主脊線,山脊以山澗位置命名,如七弦琴坑左、右脊、神秀坑左、右脊和香粉寮左、右脊以作識別。 (相關遊記︰ 七弦琴坑 、 神秀坑 、 香粉寮坑 、 針山南… 離開獅地,繼續上行,原本易走的山徑,因雨後變得頗為泥濘,加上兩旁樹叢盡濕,在其間穿梭一會,便弄得全身濕透。 令人驚訝的是沿途還有不尖蛛網,竟不為大雨所摧毀,只是沾了些水珠,足見其柔韌。 接近山頂時,回望獅地,原來其山頂也頗為平坦的,而大灘仍藏於海灣內,相當寧靜。
串螺角咀: 串螺角咀
在晴朗藍天下,山野景色更迷人,不禁令人留連忘返。 串螺角咀2025 走過牛過路好幾次,都沒有到過串螺角咀和磨石峒,趁天色晴朗,決定來趟漫遊,一訪這兩處地方。 在荒涼的磨石峒,不但能欣賞到銀洲眾島和相隔赤門海峽的黃竹角半島,並且欣賞有趣的藍天白雲,真是一流。
串螺角咀: 寫意浮潛 欣賞珊瑚群落
前行至擔柴山腳的十字路口,轉左可上山,前行則往小塘,但今天選擇右走,一登210米的磨石峒。 串螺角咀2025 開始的一段是走在平緩草地間,倒也輕鬆,很快便看到船灣群山。 沿山徑繞過磨石峒,直往北走,來到響螺角對上的山頭。 在此可一瞰赤門海峽,響螺角和黃竹角遙遙相對,而剛走過的串螺角咀已仿彿很遠了。
下降至樹林區,接上水泥小徑不久,但轉走右邊山徑,穿越樹叢,上山沿脊走。 過了兩個山頭,來到爐仔石對面的山頂,稍往左走進草叢,便可見得另一扁平屹立的巨石。 遊人以其形態,取其名為斧頭石,但相似與否,則要自行決定了。 下走山坳,接上對山山徑,步上山坡,便來到爐仔石的山頂了。 此一帶相當平坦,但草坪地帶聚集了一群黃牛,不便打擾,只好往旁邊的泥地石頭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