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手岩位於馬鞍山以西,標高588米,為牛押山之西脈。 在短距離由450米上到536米高的大金鐘,這條路相當斜,十分吃力。 從大金鐘頂上,可以俯瞰整個昂平高原,望到有人玩滑翔傘。
- 牛押山及馬鞍山雖比吊手岩高,但是難度相對較低,最後登大金鐘便是技術的考驗,離開大金鐘後便到達廣受歡迎的昂平。
- 吊手岩東面可連接牛押山前往馬鞍山,西面可接馬鞍山家樂徑前往燒烤場。
- 如果約一班人去行的話,可以約在馬鞍山港鐵站B出口集合,有需要補給及食早餐的話,可以到新港城的商場,那裏有超級市場及餐廳。
- 兩峰之間形成一個窩位,有如馬鞍,因而稱為「馬鞍山」。
- 依兩旁為懸崖的山脊小心行走,便到達馬鞍山。
吊手岩地勢險峻,但各山脊、各峽谷皆形成獨有的景致,如靈猿守谷、金毛狗峽等,渾然天成。 登山時風和日麗,草靜樹呆;於山頂風起雲湧,霧淹大地;下山時霧散雲收,景象歷歷重現,一爐晚霞燒成金黃後冷卻成紫藍,晚風輕吻頸際,沁人心脾。 「三寶」之一的赤麂是鹿科動物,背部呈黃褐色,雄性頭部長粗角,雌性則無角。 牠們在受驚或求偶時會發出沙啞的狗吠聲,故其英語又名為barking deer。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行山: 吊手岩、牛押山、馬鞍頭峰、大金鐘
其鮮艷奪目之處,似乎連高聳雄偉的馬鞍主峰都要淪為配角。 相比起花卉展中的人工花海,散落的野杜鵑燦爛盛放的色彩,更加惹人垂愛;在此間爭扎求存的堅毅,更加令人敬佩。 續往前走不久進入樹林,下行一會即達至馬鞍山郊遊徑的空地。 隨後沿馬鞍山郊遊徑的水泥路右走,經過左方馬鞍山村的路口續往前走,接上馬鞍山村路,及後經過燒烤場,下行至信義新村的路口,最後沿原路返回馬鞍山港鐵站完成行程。
此路線為非正式山徑,並極為陡峭,大部分時間需手足並用攀登,體力需求極大,而且具一定危險性。 部分山路方向模糊不清,並只能倚賴絲帶辨別方向,必須與富經驗者同行。 再者,上落大金鐘亦考體能及技術,兩者缺一不可。 馬鞍山吊手岩2025 到達昂平後,可按各自喜好選擇落山的路線,例如續走麥徑第4段,可以經基維爾營行到出九龍落山,又或者落西貢的大水井,或者大水坑的富安花園。 個人認為最簡單的方法是逆走一小段麥徑,行到一個明顯分岔位,跟指示牌往恆安邨方向落山。 NR84來往馬鞍山站新港城及山上的馬鞍山村。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行山路線|連走四峰 中級路線經吊手岩上大金鐘
沿山徑緩緩而上,穿越叢林,路況明確,部份路段陡峭,略需手足並用。 迎着鳥聲,走至中段,仰望右方的靈猿守谷,宛如巨猿展開雙臂、俯瞰山谷;再往右望金毛狗峽,像巨形裂縫破開兩峰。 杜鵑之時雖剛過,有些已玉碎香殘,剩下兩旁叢叢束束的頹枝,偶有數朵嬌紅仍作最後盛放,迎夏送春。 今日(3日)早上7時許,一名男子在馬鞍山吊手岩北脊行山時,疑暈倒在地並扭傷腳。 救援人員接報,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直升機趕往現場拯救,其後將事主送往東區醫院治理,事件原因有待調查。
「天涯何處無芒草」,記得朋友曾這樣打趣地有感而發;香港芒草處處,一到秋天,真的不難發現其蹤影,不用一窩蜂去大東山、黃牛山、大帽山,可能隨便走上一座山頭便能遇到。 馬鞍山吊手岩2025 約15分鐘後來到觀景台,右手邊的涼亭旁豎立着危險警告牌,欄杆後便是上吊手岩的路。 馬鞍山吊手岩2025 這日霧氣厚重,景致不清,但遊興不減反增,因道上漸見野花相伴。 只見華麗杜鵑東一叢、西一撮,有如無形畫筆在山間隨意塗點,粉紅顏料延散成花。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行山路線路線概要
吊手岩位於西貢馬鞍山,高海拔588米,是香港著名險峰之一,與牛押馬、馬鞍山、大金鐘一脈相連。 馬鞍山吊手岩2025 我們在馬鞍山郊野公園出發,先沿馬鞍山家樂徑走一小段路,在未段會見到危險警告牌,那裡便是進入吊手岩的入口。 在燒烤場左側的家樂徑拾級而上,再在涼亭旁的危險警告牌後方的小徑前進。 接上橫腰山徑後(警告牌右方的山徑亦可攀上吊手岩)左轉踏走雁谷迷徑。
- 由於上一次到訪馬鞍山時已理清了方向去路,這回不用探索,可以漫遊細賞。
- 每年的三至四月花開季節,都有不少市民專程登山賞花。
- 然後接回山路再有小量攀爬,到達吊手岩位置(有繩),然後向前走約20分鐘,到達牛押山山頂(前走是馬尾脊等險線/右走是馬鞍山)。
- 此路線為非正式山徑,並極為陡峭,大部分時間需手足並用攀登,體力需求極大,而且具一定危險性。
- 離開商場,就到錦英苑的巴士總站,有86K往沙田鐵路站、87D往紅磡鐵路站以及85M去黃大仙;行出錦英路的話,選擇更多,例如87K去大學站。
- 從馬鞍山燒烤場出發進入 馬鞍山家樂徑 ,家樂徑兩邊均可到達觀景台,而且長度相若。
在彷似一直重複著的路走到快沒感覺時看到一個背對的警告牌,這代表終於來到 677 米高的 牛押山 。 接下來朝馬鞍山頂方向走,從牛押山先下降至約 600 米處再重新爬升,由於下降跟上升的幅度差不多,遠看猶如一個馬鞍,所以整個山體被稱為馬鞍山。 登上香港第六高峰,遠至黃竹角咀及滘西洲等地均清晰可見。 從馬鞍山燒烤場出發進入 馬鞍山家樂徑 ,家樂徑兩邊均可到達觀景台,而且長度相若。 這段路主要是石級和結實的泥路,可當作熱身。
馬鞍山吊手岩: 吊手岩 馬鞍山 大金鐘
這條路全程落山,而且是馬鞍山郊遊徑,十分好行,約行半小時,就落到馬鞍山村的馬路。 如果不想行落山的朋友,可以電召的士,或者行入馬鞍山村等NR84落山。 NR84在下午有4班車下山,分別是1時30分、4時30分、5時及6時,其中4時30分以耀安邨為總站,不往新港城。 如果行完馬鞍山已經筋疲力竭,就不要上大金鐘,沿麥徑再接馬鞍山郊遊徑下山;若果還有體力,覺得意猶未盡的話,才好上大金鐘。 大金鐘又名金字塔山,因為遠看有幾分似金字塔。 這條小路以泥路為主,晴天時行沒大問題,但潮濕下雨天的話,相信這條路會很滑。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吊手岩行山漢暈倒 直升機救起送院
我們當然不盡同意,野草才不會在夕陽下把整個山頭染成金黃遍野,不過這個形容也不無道理。 上回登東洋山(【香港山峰50全攻略 – 第九回】 東洋山 —— 芒草海 銀白美景 仙氣),雖然芒草尚未全開,但是遊人已駱驛不絕。 這個周日幸未打得成風,我們去到馬鞍山連走四個山峰:吊手岩(588米)、牛押山(677米)、馬鞍山(702米)和大金鐘(534米)。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 Ma On Shan
大約20分鐘的車程,就會來到海拔大約200米高的馬鞍山郊野公園燒烤場,離行程最高點馬鞍山相差500米高。 這條路線的另一個亮點,必定是越過大金鐘後到達的昂平大草原。 這個位於海拔400多米高的高原,四季都不乏遊人。 記得第一次來到昂平便愛上了這個地方,幾乎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無敵海景,而且還有七彩繽紛的滑翔傘在天際飛翔! 而露營的營帳更是遍佈山頭各處,儼如聚落成一條「昂平 村」,熱鬧非凡。
馬鞍山吊手岩: 西貢鹹田灣女子行山不適 直升機救起送院
有行山專家指,吊手岩是本港著名「險峰」,山勢陡峭及多碎石,不適合行山「初哥」挑戰。 吊手岩高588米,屬馬鞍山西部的支脈,黃金壁脊是吊手岩北部的山脊之一,因山脊旁有一幅巨大岩壁,稱為「黃金壁」而得名。 隨後依著明顯但較崎嶇的山徑下山,返回麥理浩徑後右走(左方山徑可通往水浪窩)。 馬鞍山吊手岩 再走過昂平,見地圖指示牌後,便可從左方山徑一直下走至大水井完成行程。 如要登遊馬鞍山,一般可由麥理浩徑馬鞍山段標距柱M078側的山徑直攀主峰,或由馬鞍山家樂徑及轉接小徑再經吊手岩攀至副峰牛押山。 馬鞍山吊手岩2025 數年之前來過吊手岩一次,記得攀登之路上有前人留下的繩索可供借力。
馬鞍山吊手岩: 【香港山峰50全攻略 – 第一回】青山 – 香港三尖 無盡天梯 Hikipedia
雖然出發當天沒有下雨,但是大部分時間雲層較厚,直到去到尾段時才開始放晴,白白浪費了這條路線的開揚景觀。 大力建議各位打算行這條路線的朋友,一定要擇個天朗氣清的日子才出發。 吊手岩有一條由東至西的山脊,亦為該山的主要路徑,連接馬鞍山村燒烤場和牛押山。
馬鞍山吊手岩: 山勢陡峭 難度達4星
之後的路況是一級又一級的泥路,級接級,不斷上,如果少運動的朋友,應該覺得很吃力。 馬鞍山吊手岩 行至一處小平地,稍作歇息,前路也是很大級,又多碎石,都需要手腳並用慢慢上。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行山路線|經吊手岩登牛押山 上落山陡斜多沙石要小心
一開始已經上得幾急,大概行了10分鐘,行到一個路口,這個位置也有危險警告牌,選右邊上山的路行。 近路口的一段路十分大級,建議兩手扶一扶兩邊的大石上。 涼亭後有欄杆,欄杆後有條幾明顯的小路上山。 漁護署在路口豎立了危險警告牌,提醒遊人吊手岩曾經發生過致命的行山意外。 千叮萬囑,吊手岩的路艱辛難行,行山新手或不熟路的人士千萬別要進入。 馬鞍山海拔702米,其主峰與副峰牛押山相倚,其居中內削、兩峰急起的巍峨形態,狀若馬鞍,令人一見難忘。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村路
時而太陽光從雲隙之中透出來,「耶穌光」乍現,是辛勞登山之後的最美好回報。 吊手岩(英語:Tiu Shau Ngam)是香港一座山峰,位於新界沙田區東部,高588米,屬牛押山西脊,爲香港著名險峰之一,現被劃入馬鞍山郊野公園。 隨後再循明顯但浮滑的碎石山徑下山,接回麥理浩徑。 在馬鞍坳,轉左是逆走麥徑落水浪窩,我們就繼續直行,順走麥徑,經過彎曲山,欣賞西貢海島嶼星羅棋佈的景色。 之後落到一處約450米高的山坳位,出現分岔路,直行是急上大金鐘,轉右則是行麥徑繞大金鐘山腰,往昂平去。 落馬鞍山也不容易,路面有時是大石,有時是碎石,有時是泥土,時而大級,時而斜路,有需要就側身慢慢落,或者扶一扶兩邊;在崎嶇的位置,不妨坐下來,才伸腳到下一級。
續走進叢林上升一段後便來到吊手岩底部,有人會選擇直接爬上岩頂,但安全起見建議循 右邊 的小徑登上岩頂。 小心走出吊手岩頂的開揚位置,馬鞍山的全景以至船灣淡水湖景色均能盡收眼底。 吊手岩位於西貢馬鞍山,高海拔588米,是香港著名險峰之一,與牛押山、 馬鞍山、大金鐘一脈相連。 我們在馬鞍山郊野公園出發,先沿馬鞍山家樂徑走一小段路,在末段會見到危險警告牌,那裏便是進入吊手岩的入口。 馬鞍山吸引我們的,除了可以挑戰一下中階難度的路線外,便是沿途的風景。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702米):
這次,我們特意在深秋出發,其一是天氣較涼,其二是觀賞芒草。 這條路線開揚,沿途遮蔭甚少,若打算夏天前往宜三思,亦需要做足防曬功夫。 即使到了秋季,我們也不敢怠慢,除了防曬以外,亦帶了比平日更多的水。 雖然出發當天沒有下雨,但是部分時間雲層較厚,直到去到尾段時才開始放晴,白白浪費了這條路線的開揚景觀。 在這花開的月份,我們試嘗攀馬鞍賞杜鵑的滋味。
馬鞍山吊手岩: 高山低谷 053。吊手岩, 馬鞍山
之後繼續上行,過了一個山頭,發現更高的山頭就在前方。 有些路段大石滿佈,十分大級,亦有些位置多碎石,要小心行;有前人在陡峭的斜路旁設置簡陋的繩索,這類繩索安全成疑,請勿依賴,寧願彎低腰扶大石更穩陣。 如果約一班人去行的話,可以約在馬鞍山港鐵站B出口集合,有需要補給及食早餐的話,可以到新港城的商場,那裏有超級市場及餐廳。 之後,經新港城內的扶手電梯落到地下的巴士站,行到近鞍祿街的位置,就會見到NR84村巴的站頭。 若在黄昏時分當斜陽夕照,想必是一片金碧輝煌的醉人美景。 在近年的賞芒浪潮下,這條路線的遊人不多, 不用排隊「打卡」,更是其難能可貴之處。
馬鞍山吊手岩: 【香港山峰50全攻略 – 第六回】 馬鞍山尋奇石賞芒草 – 石芽山、水牛山、黃牛山、芙蓉別 Hikipedia
但即使有繩子,也不建議太過依賴,它們有可能會日久失修。 馬鞍山吊手岩2025 登山時,相信自己雙手雙腳,膽大心細,上山更見靈活。 吊手岩是登馬鞍山其中一個方法,同時係多條險線匯合點,而吊手岩都有攀爬位,都是一條不想悶悶行樓梯,而比較有趣的山線。 今日(3日)早上7時53分,一名男子報案,指在馬鞍山吊手岩北脊,發現一名男子暈倒。
惟登上吊手岩時需攀爬不少險直的路段,必須多加留意。 馬鞍山吊手岩2025 如有餘力,就不如跟馬路行落山,大概行多40分鐘,經過高速公路的橋底,就抵達錦英苑。 轉入錦英苑,行入商場,裏頭有餐廳,可以入去食下午茶。 離開商場,就到錦英苑的巴士總站,有86K往沙田鐵路站、87D往紅磡鐵路站以及85M去黃大仙;行出錦英路的話,選擇更多,例如87K去大學站。
我們拿出了航拍機,便可把馬鞍山延綿不盡的山脊盡收鏡頭下。 馬鞍山吊手岩2025 落馬鞍山的路段大石與碎石交錯,亦費了不少精神才去到馬鞍坳。 最後登大金鐘便是技術的考驗,上斜的部分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太大難度,特別是與吊手岩相較下,大金鐘可說是「入門級」。
馬鞍山是一條富挑戰性的路線,攀登難度甚高。 山脊兩旁俱為懸崖,然而一路上視野寬廣,馬鞍山山勢壯麗雄偉,氣派不凡。 天清氣朗,登山者眾,與我們一同登山有數隊人馬。 馬鞍山雖不是香港十大高峰,但是要數登山難度,它可算是數一數二。 由吊手岩上爬至牛押山及馬鞍頭,算是最出名、最廣為人知的登山路徑。 這條路線走迷徑、賞杜鵑、探靈猿,甚有尋幽探秘之感。
由於上一次到訪馬鞍山時已理清了方向去路,這回不用探索,可以漫遊細賞。 在這算是較艱辛的路線上,竟有不少山友同遊,心想這杜鵑的吸引力也真不少。 而那時自己還是對此有所保留:似乎大家的期望也太高了吧。